古典詩歌詩鑒賞專題
揭露統治者窮兵黷武 如:杜甫《兵車行》
理想不為人知的愁苦心情 如:屈原《涉江》
● 思鄉懷人
羈旅愁思 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煙渚, 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 江清月近人。溫庭筠《商山早行》
思親念友 如: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蘇軾《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
邊關思鄉 如:范仲淹《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
閨中懷人 如:王昌齡《閨怨》、歐陽修《踏莎行•候館梅殘,溪橋柳細》、李白《樂府》(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 生活雜感
寄情山水、田園的悠閑 如:王維《山居秋暝》、孟浩然《過故人莊》
昔勝今衰的感慨 如:姜夔《揚州慢》、劉禹錫《烏衣巷》
借古諷今的情懷 如:辛棄疾《京口北固亭懷古》
青春易逝的傷感 如:李清照《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仕途失意的苦悶 如:白居易《琵琶行》、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告慰平生的喜悅 如:杜甫《春夜喜雨》《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辛棄疾《西江月•明月別枝驚鵲》
● 長亭送別
依依不舍的留念 如:柳永《雨霖鈴》、王維《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別》
情深意長的勉勵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坦陳心志的告白 如: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評析】 這是一首送別詩。詩的構思新穎,淡寫朋友的離情別緒,重寫自己的高風亮節。首兩句蒼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別時的孤寂之情;后兩句自比冰壺,表達自己開郎胸懷和堅強性格。全詩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蘊藉,韻味無窮。
二、 評價作品思想內容在注意的問題
1、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創作風格,有助于對其作品內容的理解和把握。如辛棄疾曾經在抗金斗爭的最前線出生入死,南歸之后又遭到投降派的排擠和打擊,所以其詞多為回憶過去如火如荼的戰斗生活,或者表達報國無門的憤懣情緒,風格豪放悲慨。
2、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特點,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學,適當了解某個時代的風貌,同樣有助準確把握這個時代的文學作品。比如,唐代國力強盛,投筆從戎的知識分子大多精神昂揚,情感豪邁,在他們的詩,尤其是邊塞詩,雖有塞外環境的惡劣,也有對故鄉、親人的深切的思念,但更多的是同仇敵愾的憤慨,保家衛國的決心,因而格調高亢,情緒激蕩。而宋代則大不相同,積貧積弱、國力衰微的大宋朝,已沒有了大唐的氣象,在知識分子的筆下,豪邁之氣少了,悲涼之氣多了,雄偉氣魄少了,家國之愁多了。
3、許多古代詩詞的前面都有一個不長的“序”,有的交代了創作的年代,有的交代了創作的緣由,有的交代了創作的經過,有的交代了創作的背景,有的又為整個作品奠定了情感基調,它對理解作品的思想內容也是至關重要的,因而不能忽視。
4、大多數作品的思想感情不是單一的,其中可能交織著許許多多非常復雜的情感,這一點要特別注意,當然,讀者有時也可以在原作的基礎之上發揮想象,進行二度創作。另外,一個作家的整體創作趣向和風格要般是固定的,但也不排除個別作品的特例存在。如李清照、辛棄疾等,都有其固有風格之外的創作。
三、 檢測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