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詩歌詩鑒賞專題
三.檢測練習
下列詩詞中加點的字各有其妙處,請加以鑒賞分析
1、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使至塞上》)
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望月懷遠》)
3、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孟浩然《臨洞庭上張丞相》)
4、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5、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王維《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
6、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李白《獨坐敬亭山》)
7、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書懷》)
8、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杜甫《蜀相》)
1.“直”寫出烽煙之勁,“圓”給人親切溫暖而又蒼茫的感覺,這兩字不僅準確描繪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現了詩人真切的感受,把孤寂的情緒巧妙地融化在廣闊的自然景象之中。
2.“生”字寫出明月從海面冉冉升起的景象,富有動感,準確傳神。
3.“蒸”寫出湖面的豐厚的蓄積,仿佛廣大的云夢澤都受到洞庭的滋養哺育,“撼”寫出洞庭湖洶涌澎湃的氣勢,極為有力。
4.“低”寫出人在舟中仰望天空的獨特的視角,非常準確。“近”字寫月亮仿佛也溫柔體貼,善解人意,來安撫詩人那顆孤寂的心。
5.“轉”表明山色愈來愈深,愈來愈濃,山是靜止的,但憑顏色的漸變就寫出它的動態來。“日”即“天天”之意,水是流動的,用一“日”字,令人感覺它始終如一的守恒。
6.“盡”與“閑”把讀者引入一個寂靜的世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鳥的喧鬧聲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靜,在翻滾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別地清幽平靜,寫動見靜,以動襯靜,烘托出詩人內心的孤寂。
7.星辰低“垂”,寫盡平野之廣闊,月隨江“涌”,寫盡大江奔流的氣勢,景象雄渾闊大。
8.春草“自”碧,黃鸝“空”啼,景色幽美卻無人問津,景象荒涼凄慘。
詩歌鑒賞(二) 抒情方式
抒情方式包括直接抒情與間接抒情,直接抒情就是直抒胸臆,間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借物抒情以及寓情與景,寓情于物。
一、古代詩詞中常見的思想情感
● 憂國傷時
揭露統治者的昏庸腐朽 如:杜牧《過華清宮》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反映離亂的痛苦 如:杜甫《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同情人民的疾苦 如:《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白居易《賣炭翁》
對國家民族前途命運的擔憂 如:杜甫《登樓》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云變古今。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可憐后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父吟。這是一首感時撫事的詩。作者寫登樓望見無邊春色,想到萬方多難,浮云變幻,不免傷心感喟。進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極星座一樣,不可動搖,即使吐蕃入侵,也難改變人們的正統觀念。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諸葛亮輔佐朝廷的抱負,大有澄清天下的氣概。 全詩即景抒情
● 建功報國
建功立業的渴望。如:曹操《龜雖壽》、陸游《書憤》
保家衛國的決心 如:王昌齡《從軍行》
報國無門的悲傷 如:辛棄疾《京口北固亭懷古》《丑奴兒?少年不識愁滋味》
山河淪喪的痛苦 如:陸游《示兒》、文天祥《過零丁洋》
年華消逝,壯志難酬的悲嘆 如:蘇軾《水調歌頭•赤壁懷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