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詩歌詩鑒賞專題
下列詩詞中均有“愁”,請分析每一首詩中“愁”的具體內容。
1、長相思(白居易)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頭,吳山點點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月明人倚樓。
2、菩薩蠻(辛棄疾)
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
3、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4、武陵春(李清照)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5、南鄉子(王安石)
自古帝王州,郁郁蔥蔥佳氣浮。四百年來成一夢,堪愁。晉代衣冠成古丘。 繞水恣行游,上盡層城更上樓。往事悠悠君莫問,回頭。檻外長江空自流。
6、蝶戀花(柳永)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欄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7、宿建德江(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8、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
9、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云(李白)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10、對雪(杜甫)
戰哭多新鬼,愁吟獨老翁。亂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風。飄棄樽無淥,爐存火似紅。數州消息斷,愁坐正書空。
1.閨中懷人之愁
2. 國破家亡之愁、報國無門之愁
3. 思友之愁、失意之愁
4.傷春之愁、家國之愁
5.昔勝今衰之愁
6.思念情人的孤獨之愁
7.羈旅之客愁
8.亡國之愁;
9.人生失意之愁;
10.戰亂頻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之愁。
送別詩
古人由于道路崎嶇難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別動輒多年,再會難期,因而古人更重離別。士大夫們送別,不光是備酒餞行,折柳相送,還常常寫詩送給行者(送別),或留給居者(留別),所以,表達離愁別緒是古代詩歌常見的一種主題。
這類詩歌大多纏綿凄切,充滿感傷情調,如柳永的《雨霖鈴》。這類詩歌在藝術手法上大多是采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聯想塑造形象。以婉約派詞人、詩人寫的較多。
關于送別詩的作法,《詩法家數》曾作過如下歸納:“第一聯敘題意趣;第二聯合說人事,或敘別,或議論;第三聯合說景,或帶思慕之情,或說事;第四聯合說何時再會,或囑托,或期望。于中二聯或倒亂并說亦可,但不可重復,須有次第。末句要有理警,意味淵永為佳。”
操練
閱讀下面詩歌,回答問題。
(一)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荊吳相接水為鄉,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處泊?天涯一望斷人腸。
1. 這首詩中的“渺茫”一詞在詩中有什么含義?(包含著作者怎樣的心情?)
答:“渺茫”一詞包含著復雜的情感,從字面上來看它似是形容春江上煙波浩淼,雨霧蒙蒙,其實是寫詩人心中的茫然,寫出詩人送別友人時的悵然若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