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屆高考時政熱點歷史學科解讀
2.1949年春,毛澤東在七屆二中全會上提出了“兩外務必”,“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告誡共產黨人,要警惕資產階級“糖衣炮彈”的襲擊。
3.1951年在國家機關和企業中開展反貪污、反浪費、反官僚主義的三反運動,教育了干部的大多數,純結了干部隊伍,對加強黨的執政能力,鞏固新政權起了重大作用。
4.1957年,中共中央在全黨重新進行一次普遍的、深入的反官僚主義、反宗派、反主觀主義的整風運動。通過整風,要全黨學會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以利于社會主義建設。
5.1978年,中共中央十一屆三中全會決定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為黨的指導方針,停止“以階級斗爭為綱”的錯誤方針,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會議重新確立了實事求是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打破了長期以來的個人崇拜和教條主義的束縛,這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運動。
[熱點訓練]
1.閱讀下面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在封建社會,貪污腐敗現象十分嚴重。朱元璋建立明朝后,用嚴刑峻法整頓吏治。據《草木子》和《明朝小史》記載:朱元璋規定,地方官貪污錢財六十兩以上的,斬首示眾,還剝皮充草。朱元璋在府州縣衛衙門的左面特別建立一座廟,作為剝人皮的場所,被稱為“皮場廟”。在官府公座兩旁,各懸掛一個填滿草的人皮袋,使官吏觸目驚心,有所警惕。但是貪贓枉法的行為仍然到處都有,而且日益增多。
材料二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在人民政府“包下來”的大量舊人員中,有堅持貪污腐化的舊作風、繼續為非作歹的人,也有少數的在革命歲月里經歷過槍林彈雨,而后蛻化變質、貪污腐化的干部。據1952年1月上旬統計,中央政府系統27個單位中的貪污人數有1670多人。當時,中共天津地委書記劉青山,行署專員張子善共貪污盜竊171.6多萬元。針對當時的貪污腐化現象,中國共產黨開展了“三反”運動。毛澤東指出:“反貪污、反浪費一事是全黨的一件大事”,必須“當做一場大斗爭來處理”,各級領導,應“把反貪污、反浪費、反官僚主義的斗爭看做如同鎮壓斗爭一樣重要,一樣地發動廣大群眾包括民主黨派及社會各界人士去進行,一樣地大張旗鼓地去進行,一樣地首長負責、親自動手,號召坦白和檢舉”。經過“三反”運動,樹立了新社會廉潔樸素的新風氣。
(1)上述兩段材料反映了什么共同現象?
(2)朱元璋懲處貪污腐化與新中國懲處貪污腐化的目的有何異同?
(3)為什么明初嚴厲懲處貪污犯而貪污罪犯卻日益增多?新中國為什么能夠取得“三反”斗爭的勝利,樹立了廉潔樸素的新風氣?
(4)你對當今的反腐敗斗爭持何看法?
2.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們很快就要在全國勝利了。……可能有這樣一些共產黨人,……他們在糖彈面前要打敗仗。我們必須預防這種情況。……中國的革命是偉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長,工作更偉大,更艱苦。這一點現在就必須向黨內講明白,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我們有批評和自我批評這個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武器。我們能夠去掉不良作風,保持優良作風》。”——摘自毛澤東在七屆二中全會上的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