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屆高考時政熱點歷史學科解讀:中國堅持和平開發利用空天
21.閱讀下列三幅圖,回答問題:
圖一 圖二 圖三
請回答:
(1)圖一和圖二分別是哪兩種交通工具?這兩種交通工具的發明者是誰?圖三是我國嫦娥一號衛星繞月球運行的情景,你知道它是我國何時發生的呢?
(2)這兩種交通工具分別以什么為動力?它們的發明有什么重要意義?
(3)圖一、圖二與圖三反映的分別是哪次科技革命的成果?三次科技革命有何共同的作用?說明了什么道理?
(4)當今社會,科技的發展越來越迅速,現在又興起了一場新的科技革命,這場科技革命是以信息科學和生命科學為代表。在這種形勢下,我們青少年應怎樣來應對呢?
【參考答案】
1.c 2.c 3.b 4.b 5.b 6.a 7.a 8.a 9.b 10.b 11.b 12.b 13.c 14.a 15.c 16.d 17.a 18.d
19.(1)成就:“長征1號”運載火箭是中國第一種航天運載火箭。如今中國的“長征”系列運載火箭擁有多種型號,中國成為世界上擁有運載火箭較多的國家之一;1970年4月,“長征一號”運載火箭將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順利送入太空軌道,它標志著中國人民成功掌握了人造衛星的空間技術。從此,中國在空間技術領域躋身于世界先進國家行列;1975年11月,中國又成功發射了第一顆返回式人造地球衛星。我國成為當時世界上除美、蘇之外第三個掌握衛星回收技術的國家;XX年10月,我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神州”五號成功發射并順利返回,中國成為世界上繼美國、俄羅斯之后第三個擁有載人航天器的國家。
精神:作為青少年要向科技工作者學習,樹立崇高遠大的理想,肩負民族振興的使命,具有強烈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學習和弘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勇于創新和實踐,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2)青少年是祖國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要樹立遠大理想,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要熱愛科學,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全面提高自身素質,掌握建設祖國的本領,情系祖國,報效祖國;要發揚航天科技工作者的載人航天精神,艱苦創業精神和自強不息精神;要與時俱進,勇于創新和實踐,努力作到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前進;要樹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把自己培養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所需要的有用人才。
(3)a.中學生要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培養自己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敢于質疑,善于質疑,培養自己的發散思維;多參加小制作、小發明活動;敢于創新,善于創新,把創新熱情與科學求實態度結合起來,努力使自己成為具有豐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
b.標語:(1)自主創新,人才為本;(2)創新插上科技騰飛的翅膀;(3)與時俱進,開拓創新。
20.(1)e;受到資本主義國家的侵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a、b、f;資產階級領導了維新變法運動(或辛亥革命、或新文化運動)。c、d、g;863計劃(或改革開放,或科教興國等)。(2)內燃機;蒸汽機;愛迪生;信息化、核心(3)正面影響:科技進步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改變了人們的生活,使學習交往、聯系變得更加密切,并將人類的步伐帶到了宇宙空間。負面影響:隨著科技的進步,出現了能源枯竭、環境污染等困擾人類的問題。看法:我們要大力發展教育,培養科技人才,堅持科教興國。但同時也要樹立可持續發展的思想,提高環保意識,用科技造福人類。(言之有理即可)(4)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科技是生產力發展最根本的推動力。(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