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第三單元 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
②在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新時期:形成了雷鋒精神、“兩彈一星”精神、大慶精神、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和載人航天精神等具體民族精神。
6.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
(1)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的必要性(或意義)
①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任務。面對世界范圍內各種思想文化的互相激蕩,要使全體人民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狀態,必須高舉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作為文化建設極為重要的任務。
②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綜合素質的必然要求。民族精神是民族綜合素質的有機組成部分和集中體現。
③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是不斷增強我國國際競爭力的要求。中華民族精神作為中華文化的精髓,具有凝聚和動員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是提升我國國際競爭力的重要保證。
④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是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需要。面對西方敵對勢力以各種手段和方式對我國實施西化、分化的挑戰,要頂住霸權主義的種種壓力,抵制外來腐朽思想文化的影響,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顯得更為重要和迫切。
⑤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大力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就是鑄造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為中華民族的生存和發展強基固本。
(2)如何培育和弘揚中華民族精神?
①要立足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做中華民族精神的傳播者、弘揚者和建設者。
②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發揮“主心骨”的作用。即充分發揮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作用。
③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須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既要珍惜和愛護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又要繼承和發揚黨在長期革命斗爭和建設實踐中形成的優良傳統。
④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須正確對待外來思想文化的影響。既要借鑒、汲取世界各國人民創造的先進文明成果,又要警惕西方敵對勢力對我國進行西化、分化的圖謀,確保國家的文化安全。
⑤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須與弘揚時代精神相結合。只有不斷注入以改革開放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博采眾長、日益豐富,具有生機和活力;只有堅持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時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3)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對當代青年的要求:
青年是國家的希望,民族的未來。當代青年要充分認識到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義,結合新的實踐要求,不斷豐富和發展中華民族精神,做中華民族精神的傳播者、弘揚者和建設者,共同續寫中華民族精神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