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屆高考政治尋覓社會的真諦考點復習導學案
②生產方式變革社會性質的變化
③改革是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動力
④上層建筑適合經濟基礎狀況就能促進生產力的發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a
【解析】②④有誤,②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不是改變社會性質,④應該為上層建筑為先進的經濟基礎服務時就能促進生產力的發展。
2、(09山東卷、23)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等多家單位聯合發布的"XX年度中國主流媒體十大流行語(綜合類)”有北京奧運、金融危機、志愿者、汶川大地震、神七、改革開放30周年、三聚氰胺、降息、擴大內需、糧食安全。這些詞語在XX年的流行表明
①社會意識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②主觀認識隨著客觀實際的變化而變化
③價值觀對人們改造客觀世界具有導向作用④人們的價值選擇應以價值判斷為前提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XX年的十大流行詞語屬于意識或主觀認識范疇,是社會存在的反映,隨著客觀實際的變化而變化,故選b;③④項不符合題意。
3、(福建文綜)1978年12月,小崗村18戶農民簽定了“分田到戶 ” 的“秘密協議”,從此拉開了我國農村改革的序幕。這場改革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改變了農村的經濟形勢和社會面貌。這說明
a.社會存在是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 b.社會意識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動力
c.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創造者 d.群眾的首創精神解決了社會基本矛盾
.c 【考點】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解析】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故a項錯誤;社會意識有先進和落后之分,只有先進的社會意識才會推動社會發展,故b項錯誤;c項強調了人民群眾的歷史地位,正確的反映了題意;社會基本矛盾的解決在不同的社會是不一樣的,在階級社會主要是通過階級斗爭實現的,在社會主義社會主要是通過改革實現的,故d項錯誤。
4、(江蘇單科).在我國農村改革中,農民首創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首選了第一個村民委員會,創辦了第一批鄉鎮企業,被稱為我國農民的三大創舉。這充分說明了人民群眾是
a.社會歷史的創造者 b.物質財富的創造者
c.社會變革的引導者 d.精神財富的創造者
答案:a
40.(17分)根據下述材料,運用《生活和哲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2:人民群眾在監督生產過程的環境污染控制、參與生活垃圾分類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早在本世紀初,廣東省人大代表開始就環境生態問題對政府職能部門進行依法監督,這被稱這“廣東現象”。XX年省政府提出建設“綠色廣東”的口號,人民群眾環保意識大為增強,積極參與綠色廣生態廣東的建設,XX年全省建成污水處理廠88座,日處理能力達到669萬噸,居全國第一,同年廣東單位gdp節能降耗和污染減排雙雙達標。
(1) 結合材料2從人民群眾歷史作用角度談談你對建設生態文明的看法。(8分)
(1)①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創造者。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歷史作用,全民動員對于建設生態文明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