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屆高考政治我們的中華文化考點專項復習教案
(2)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進,共同熔鑄了燦爛的中華文化。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瑰寶,都是中華民族的驕傲。(3)各族人民對共同擁有的中華文化的強烈認同感和歸屬感,顯示了中華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蘊和強大的民族凝聚力。3.中華文化的包容性。中華文化之所以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一個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1)包容性即“求同存異”和“兼收并蓄”。所謂“求同存異”,就是能與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諧相處;所謂“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鑒其他民族文化的積極成分。(2)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關系中交流,增強對自身文化的認同、對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總之,中華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勵中國人民幾千年來克服艱難險阻、戰勝內憂外患、創造幸福生活的強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勵每一個中華兒女共同創造祖國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溫馨提示】(1)漢字、史書典籍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重要見證,但不是唯一見證。(2)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征是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但兩個特征所強調的內容不同。源遠流長是從中華文化的發展歷程上講的,是從縱向上看,側重于歷史悠久;博大精深是從中華文化的內涵上講的,是從橫向上看,側重于豐富厚重。(3)全面理解中華文化與中華各民族文化的關系。不能簡單地說中華文化就是中華各民族的文化,也不能理解為中華文化就是中華各民族文化的簡單相加,而是各兄弟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相互促進,共同創造了中華文化。【易混易錯點】(1)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僅得益于漢字與史學典籍的延續認為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得益于漢字與史書典籍,有其合理性。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載體,記載了文化發展的歷史軌跡和豐富成果。史書典籍的出現,能夠使大量的歷史經驗、資料史實記載流傳下來。但中華文化之所以源遠流長還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這種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增強對自身文化的認同、對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2)中華文化的包容性就是指我們的優秀文化能被其他民族文化吸收、借鑒中華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異”和“兼收并蓄”,前者指它能與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諧相處,后者指它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鑒其他民族文化的積極成分。故包容性不只指兼收并蓄,還指中華文化吸收、借鑒其他民族文化的積極成分,而不是中華文化被其他文化所吸收。(3)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就是指其在文學藝術、科學技術等方面獨樹一幟,獨領風騷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獨特性,即文學藝術、科學技術等方面的獨樹一幟,獨領風騷;二是指區域性,即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三是民族性,即不同民族有自己豐富多彩的文化。(4)中華文化呈現多種民族文化的豐富色彩,民族不同,民族文化的色彩就不同中華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體,中華文化也呈現多種民族文化的豐富色彩,但不等于民族文化之間沒有共性。中華各民族的文化,既有自己的民族特性,又有中華文化的共性,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進,各族人民對共同擁有的中華文化有強烈認同感和歸屬感。二、典型例題1.(山東,20)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的繁榮與發展,我國高度重視文化典籍的整理工作。這是基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