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屆高考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復習學案
第二單元 文化傳承與創新第四課 文化的繼承性與文化發展
一、知識結構
二、考點闡釋
考點12:傳統文化的特點及其影響
1.特點
(1)傳統文化具有相對穩定性。
傳統文化在世代相傳中保留著基本特征,同時,它的具體內涵又能夠因時而變。
(2)傳統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性。
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在長期共同生活過程中創造的,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風格和民族氣派,是維系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紐帶。
(3)具有歷史性、繼承性
傳統文化總是與一定的政治經濟制度和社會制度緊密聯系的。沒有文化的繼承,就沒有文化的積累。文化的繼承表現為傳統習俗、傳統建筑、傳統文藝、傳統思想等方面的繼承。
◇思維拓展:一個民族的文化作為這個民族社會實踐的反映,必然深深地打上該民族的烙印,成為維系該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紐帶。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在特殊的自然環境、經濟模式、政治結構、意識形態等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中國傳統文化主要有四大特點:
一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具有強大的延續力。縱觀世界上各個主要的古老文明,大都發生過中斷和衰落,唯獨中國文化即未中斷過,也未停止過,它一脈相承直到今天。
二是中國傳統文化是一種農業型的文化。這種形態的文化,不僅在意識形態上使得農民形成了重農、尚農的思想,而且在社會心理和行為上也產生了深刻影響。
三是中國傳統文化是一種開放型文化。它總是能夠積極地吸納和融合異己文化,而不是盲目地排斥或應付。
四是中國傳統文化是一種“和”文化。這種“和”主要包括自我身心的和諧、人與人的和諧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三方面的內容。
2.影響(作用):具有雙重性
(1)傳統文化如果能順應社會生活的變遷,不斷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需求,就能對社會與人的發展起積極作用。
(2)反之,如果一成不變,傳統文化也會起阻礙社會進步、妨害人的發展的消極作用。
【溫馨提示】
第一,傳統文化具有民族性。文化是一種重要的精神力量,傳統文化的力量體現在一個民族身上,就成為一個民族共同心理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而成為維系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紐帶。
第二,傳統文化的相對穩定性既保留著基本特征又能夠因時而變,民族性表現為傳統文化的作用及不同民族文化的差異。
第三,要辯證地認識傳統文化的影響。不能簡單地將傳統文化對社會和人的發展所起的作用歸結為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這要取決于傳統文化的性質和傳統文化是否能夠做到因時而變、與時俱進。
【溫馨提示】文化、傳統文化與先進文化
(1)內涵不同。
“文化”是相對于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文化在本質上屬于社會意識的范疇,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文化是一種精神現象,文化是一種社會現象,文化也是個人的一種素質。
傳統文化是在長期歷史發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現實生活中的、具有相對穩定性的文化。
先進文化是人類文明進步的結晶,是推動人類社會前進的精神動力,先進文化代表著社會發展方向,體現著最廣大人民的意愿和要求。先進文化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為目標,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