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屆高考政治第一輪考點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專項復習教案
第九課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考綱考點解讀】明確考綱(1)唯物辯證法的矛盾概念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2)用對立統一的觀點看問題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關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關系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課程標準了解矛盾的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根本觀點;理解矛盾的基本屬性;理解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辯證關系及其指導意義,把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同中國實際相結合,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理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辯證關系,矛盾主次方面的辯證關系,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統一的認識方法;說明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了解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同中國實際相結合備考指要多以選擇題、主觀題形式考查。分析社會和諧并不意味著否認矛盾;運用矛盾特殊性的原理,分析我國宏觀經濟政策的調整;運用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關系原理分析我國在哥本哈根氣候大會上主張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原則,分析網絡對青少年的影響、對當今社會的影響,當前的經濟形勢,如何全面看待我國改革開放31年等;說明XX年國家宏觀經濟政策調整的哲學依據。說明構建和諧社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一定要因地制宜;說明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的哲學依據【考點精講精析】
考點3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一.知識梳理1.唯物辯證法的矛盾概念(1)矛盾的含義及其基本屬性①矛盾的含義: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內部對立和統一關系的哲學范疇,簡而言之,矛盾就是對立統一。②矛盾的兩種基本屬性:同一性和斗爭性。(2)矛盾的同一性①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雙方相互吸引、相互聯結的屬性和趨勢。②它有兩方面含義:矛盾雙方相互依賴,矛盾雙方相互貫通。(3)矛盾的斗爭性①矛盾的斗爭性是指矛盾雙方相互排斥、相互對立的屬性。②矛盾的斗爭性體現著對立雙方相互分離的傾向和趨勢。(4)矛盾同一性與斗爭性的關系①同一性離不開斗爭性,同一以差別和對立為前提。②斗爭性離不開同一性,斗爭性寓于同一性之中。③矛盾雙方既對立又統一,推動事物的運動、變化和發展。【易混點歸納】(1)矛盾同一性和斗爭性的關系教學資源集散地。" to="54pt,37.3pt" from="-6pt,.25pt">屬性關系同一性(統一性)斗爭性(對立性)區別含義是矛盾雙方相互吸引、相互聯結的屬性和趨勢。它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矛盾雙方相互依賴,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為前提,雙方共處于一個統一體中;二是矛盾雙方相互貫通,即相互滲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是指矛盾雙方相互排斥、相互對立的屬性表現一定條件下相互依存;相互貫通(即相互滲透、相互包含),并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它體現著對立雙方相互分離的傾向和趨勢條件相對的,有條件的絕對的,無條件的聯系(1)同一性以斗爭性為前提;斗爭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為同一性所制約(2)矛盾雙方既對立又統一,由此推動事物的運動、變化和發展(2)日常生活用語中的矛盾與哲學上的矛盾日常用語中的“矛盾”是指人與人之間的一些沖突和分歧,如鄰里之間的爭吵、同學間的口角等。哲學意義上的“矛盾”則是指事物內部的既對立又統一的關系。日常生活中的“矛盾”只是哲學意義上講的矛盾的“對立”的一種表現形式而已。哲學意義上講的“對立”特指矛盾雙方相互排斥、相互對立的屬性,是對一切具體矛盾斗爭的共性的概括與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