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課 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矛盾)
第九課 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矛盾)
教育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識憶目標
(1)發展的實質、新事物和舊事物的定義;
(2)量變和質變的含義及其辯證關系;
2、理解目標
(1)發展的普遍性;
(2)事物發展的道路和方向;事物發展的形式;
3、運用目標
(1)根據所學知識,結合相關原理,分析說明自然界、人類社會是無限發展的。了解唯物辯證法是關于世界普遍聯系的科學,又是關于世界永恒發展的科學。
(2)根據有關原理,理解事物發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說明新事物必然戰勝舊事物是宇宙間不可抗拒的規律。
(3)結合古人有關的名言警句,組織學生討論生活和學習中的具體問題,分析量變和質變的辨證統一關系對于生活和實踐的意義。
二、能力目標
1、通過學習,培養學生正確認識事物發展的方向、發展的道路和發展的形式,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
2、使學生初步具有運用科學發展觀觀察、分析和處理自然和社會現象的能力。
3、使學生初步形成正確對待生活中的失敗與成功、困難挫折與理想目標之間關系的能力。在現實生活中,既要看到事物變化發展的光明前景,同時又要看到事物發展過程中的艱難曲折性,使學生既具備樂觀、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還要擁有一份平和的處世心態,提高自己應對社會、承受困難和挫折的能力。
三、德育目標
1、通過學習,使學生樹立起發展的意識和觀點,自覺抵制形而上學的靜止觀。
2、增強學生對社會發展的信心,樹立為美好的共產主義社會而奮斗的遠大理想和崇高信念。
3、培養學生“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小事做起”的精神,讓學生切實認識到,做何事情都需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既要量力而行,循序漸進,還要不失時機地抓住機遇,促進質變,才有可能抵達成功的岸。
4、使學生認同并自覺堅持科學的發展觀。
教學重點難點:
1、發展的實質
2、新生事物是不可戰勝的
3、量變和質變的關系
教學課時安排:3課時
【導入新課】寓言《自相矛盾》
有個楚國人拿著矛和盾在大街上叫賣,“我的矛是世界上最鋒利的,能穿過任何堅固的東西。”同時又喊“我的盾是世界上最堅固的,沒有任何利器能穿透它。”旁人問:“如果用你的矛刺你的盾,會怎么樣?”楚人張口結舌,無言以對。寓言中的“矛盾“是人在思維過程中犯的邏輯錯誤,而哲學中的“矛盾”揭示的是事物客觀存在的一種關系。
世界是普遍聯系和永恒發展的。聯系的根本內容是矛盾,發展的根本動力也是矛盾。那么,什么是矛盾呢?
【講授新課】
一、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
(1)矛盾的定義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旦夕禍福。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時時、處處都會遇到既相互對立、又相互依存的兩種現象。如
空間上:上下、左右、高低、長短、遠近
人的屬性:男女、老幼、長晚、胖瘦、高矮、上級和下級、哭笑、悲喜、愛恨、師生;
物質屬性:冷熱、軟硬、黑白、明暗、強弱、香臭、苦甜、輕重;
認識領域:好壞、是非、善惡、美丑、禍福、難易;
社會發展:進步與落后、前進與倒退、文明與愚昧、革命與反動、剝削與被剝削;
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認識世界就是認識矛盾,改造世界就是解決矛盾。以上這些現象說明:任何事物都包含兩個方面,這兩個方面既相互對立,又相互統一。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內部和統一關系的哲學范疇,簡言之,矛盾就是對立統一。矛盾的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根本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