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課 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矛盾)
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內部和統(tǒng)一關系的哲學范疇,簡言之,矛盾就是對立統(tǒng)一。
【舉例】赫拉克利特列舉出了一系列生活中的例子來解說“對立統(tǒng)一”的道理:“上坡的路和下坡的路,是同一條路。”“在圓周上,終點就是起點。”“疾病使健康成為愉快,壞事使好事成為愉快,饑餓使飽食成為愉快,疲勞使休息成為愉快。”
【課堂探究】p67 a愛因斯坦給光下的定義包含了什么哲學道理?
b“自然界喜歡矛盾”,這里所說的“矛盾”是什么意思?
【探究提示】說明了一切事物都包含著矛盾。這里的“矛盾”主要是針對與邏輯矛盾具有不同的含義的哲學意義上的矛盾。矛盾就是對立統(tǒng)一。
(2)矛盾的基本屬性:同一性和斗爭性
同一性和斗爭性是矛盾固有的相反相成的兩種基本屬性。矛盾的對立屬性是斗爭性,矛盾的統(tǒng)一屬性是同一性。
a概念
a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雙方相互吸引、相互聯結的屬性和趨勢。
它有兩方面的含義:
一是矛盾雙方相互依賴,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為前提,雙方共處于一個統(tǒng)一體中;
同一事物都有對立面和統(tǒng)一面兩個方面,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為條件,彼此誰都離不開誰(形影想隨、一個巴掌拍不響、不是冤家不聚頭)。
【舉例】p67漫畫:他敢剪嗎?懸掛在山崖上的兩個人構成一種動態(tài)的平衡。
【舉例】磁鐵(s極和n極);沒有上就沒有下、沒有香就沒有臭、沒有福就無所謂禍;
【舉例】父子關系(父親之所以是父親,因為有兒子,兒子之所以是兒子,因為有父親);師生關系;
二是矛盾雙方相互貫通,即相互滲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相關銜接】p68生物變性現象,雌雄轉化現象
【舉例】生產與消費具有直接統(tǒng)一性
生產家具的過程就是消費木材、油漆、釘子的過程;
消費磚頭、木料、水泥、鋼材的過程就是生產房子的過程;
消費衣食住行等資料的過程就是生產勞動力的過程;
【舉例】塞翁失馬,焉知非福;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失敗乃成功之母;
矛盾雙方的轉化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如a+b=a-(-b)加法與減法相互轉化是因為引進了分數。
b矛盾的斗爭性是指矛盾雙方相互排斥、相互對立的屬性。它體現對立雙方相互分離的傾向和趨勢。(不是冤家不聚頭、水火不相容)
【舉例】人民內部的批評與自我批評;學術界的百花爭鳴,百花齊放;思想認識上的不同爭論;同化與異化的相互排斥;正負極的相互分離;戰(zhàn)爭雙方的你死我活、你爭我奪;人類社會各個形態(tài)內部的統(tǒng)治和被統(tǒng)治促成了社會形態(tài)的更替。
【課堂探究】p68
a貓和老鼠是怎樣在競爭中共同生存下來的?
b你還能舉出生物界的其他事例嗎?
【探究提示】a說明動物之間是通過相互斗爭而取得和諧與統(tǒng)一。
b蛇和田鼠、食肉動物與食草動物。
【專家點評】哲學上的“斗爭性”與日常生活中所說的“斗爭”既有聯系又有區(qū)別。
日常生活中所說的“斗爭”僅僅是矛盾斗爭性的一種具體形式。哲學上的“斗爭性”包括一切差異和對立。不僅概括了社會領域中或政治用語中經常講到的“斗爭”,而且也概括了自然現象和思維現象領域中的一切對立和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