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課 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 第一框 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
一、學習指導
(一)知識網絡
(二)課程標準要求
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本框要求掌握的主要內容有:識記矛盾含義和基本屬性、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含義;理解矛盾同一性和斗爭性的關系、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的關系,深刻理解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哲學內涵;熟練運用相關方法論,敢于承認矛盾、揭露矛盾。
(三)學法指導
1.找一找“禍福相倚”與“得失轉化”的有關事例,從而揭示對立統一關系。
2.注意矛盾的共性與個性關系,正確理解、區分哲學上所說的“矛盾”、“斗爭性”與日常生活所用概念的區別。
3.查找資料撰文: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形成過程是如何體現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關系的。
二、知識點撥
(一)正確理解和把握矛盾的含義
1.矛盾雙方的對立和統一,是同時存在、始終不可分割的。我們應該在矛盾雙方的對立中把握它的統一,在統一中把握對立。
2.哲學上講的矛盾,既包括事物內部各要素之間的對立統一關系,也包括事物與事物之間的對立統一關系。
3.哲學上講的矛盾不同于邏輯學所講的矛盾。前者是指客觀事物本身所包含的既對立又統一的關系;后者則是指人們在敘述或回答問題時出現的首尾不一的現象,這種現象違反了邏輯規則。
4.要注意矛盾雙方的依存和轉化是客觀的、有條件的。
5.不能將哲學上講的矛盾、對立、斗爭等同于政治術語中的矛盾、對立和斗爭,后者僅是前者的一種表現形式。
例題:“人之為學,有難易乎? 學之, 則難者亦易矣;不學,則易者亦難矣!边@段話說明( )
a.難與易因人而異 b.學與不學因時而異
c.學與不學的矛盾是主要矛盾 d.難與易的轉化是需要一定條件的
解析:本題旨在考查學生對矛盾概念的理解。學生應該準確把握矛盾雙方“統一”的含義:一方面,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相互依存;另一方面,矛盾雙方依據一定條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轉化。此話的意思是“難”與“易”的轉化,條件是“學”或“不學”。正確答案為d。
(二)正確理解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1.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有矛盾,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沒有的。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發展過程中,即事事有矛盾。自然界的各種運動形式都包含著矛盾;人類社會同樣存在著各種各樣的、極其復雜的矛盾;在人們的思維領域中,也存在著各種各樣的矛盾。一個矛盾解決了,又會產生新的矛盾,在新舊矛盾之間絕沒有哪怕是一剎那無矛盾的狀態,即時時有矛盾。
2.承認矛盾的普遍性是堅持唯物辯證法的前提。正確對待矛盾,承認矛盾的客觀性,這是正確認識矛盾的前提;勇于承認矛盾,敢于揭露矛盾,是解決矛盾的關鍵。同時,我們要善于分析矛盾,積極尋找正確的方法解決矛盾,防止片面化。
例題:基因是指生物性狀遺傳的基本因子。近年來,轉基因技術研究取得重大進步,已生產出轉基因大豆等食品?茖W家還在進行將人類基因轉入某種動物基因的試驗,以便為人類器官移植提供來源。這表明( 。
a.矛盾貫穿于事物發展的始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