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
【教學設計】
第九課 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
第一框《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
一、教材分析
第一目,矛盾的統一性和斗爭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著兩個方面——矛盾的定義——矛盾的兩個基本屬性——矛盾的同一性——矛盾的斗爭性——同一性和斗爭性的辯證關系。這一目的重點是讓學生理解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著矛盾,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
第二目,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這一目邏輯順序是:事事有矛盾,時時有矛盾——承認矛盾的普遍性是堅持唯物主義的前途——矛盾的特殊性及其三層涵義——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系——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關系的原理是矛盾問題的精髓。最后得出結論: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體現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學習了唯物辯證法的矛盾觀,就要學會理論聯系實際,學會在生活、學習和工作中進一步運用所學的知識,處理好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識記 :
(1)矛盾的含義
(2)矛盾同一性、斗爭性的含義
(3)矛盾普遍性、特殊性的含義
◇理解
(1)矛盾同一性與斗爭性的關系
(2)矛盾普遍性原理
(3)矛盾特殊性是區別不同事物、區分事物發展不同階段的根據
(4)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辯證關系
◇運用
⑴聯系實例,分析矛盾含義和矛盾普遍性含義,理解世界是矛盾的世界,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
⑵聯系生活實例,分析矛盾特殊性含義及方法論意義
⑶列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的具體事例,分析說明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的辯證關系
2、能力目標
(1)通過矛盾同一性與斗爭性、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含義的學習,提高比較分析能力
(2)學會用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辯證關系原理分析問題,以提高辯證分析問題的能力
(3)培養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4)提高全面的、一分為二的分析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引導學生逐步學會用對立同一的觀點看問題。不回避矛盾,敢于直面矛盾的存在,勇于承認和揭露矛盾。
(2)堅定“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信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關系的原理是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哲學基礎,也是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依據。
三、教學重難點:矛盾的概念、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系
四、學情分析
哲學上的矛盾概念高度概括和抽象,對于剛接觸這一概念的學生來說,理解有難度,容易將生活中某些矛盾與哲學上的矛盾相混淆,因此 ,教學中應從具體事例入手,遵循由具體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體的教學思路。
五、教學方法:
1、探究性學習法。組織學生課后分小組進行探究性學習。在探究性學習中進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目的是:讓學生作學習的主人,“愛學、樂學”,并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讓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目的是:在小組分工合作中,在生生互動(學生與學生互動)中,促使學生克服“以自我為中心,合作精神差,實踐能力弱“等不足,培養綜合素質。
2、理論聯系實際法。關注生活,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
3、事例探討式教學方法。師生共同討論、相互交流,由淺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由不自覺到自覺,讓學生掌握科學的方法論,并學會運用這一方法去觀察和分析實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