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是事物發(fā)展的源泉和動力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矛盾的普遍性,即 有矛盾, 有矛盾,承認矛盾的 是堅持唯物辯證法的前提。
(2)矛盾的特殊性,是指 。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系,也就是矛盾的 和 、 和 的關系。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關系原理,是關于事物矛盾問題的 ,是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 ,是我們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 。
三、提出疑惑
同學們,通過你的自主學習,你還有哪些疑惑,請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點 疑惑內容
課內探究學案
一、學習目標
矛盾的含義、矛盾的同一性與斗爭性的關系、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關系
二、學習過程
探究活動一:利用教材p67漫畫:“你敢嗎?”學生思考并討論
探究活動二:學生閱讀教材p67—68老子的一段論述,并討論:
(1)善惡、有無、難易、高下等為什么可以相互依存?
(2)治亂、強弱、禍福、榮辱等為什么可以相互轉化?
探究活動三:學生閱讀教材p69相關鏈接,并討論思考:
矛盾同一性與斗爭性存在怎樣的關系?
探究活動四:根據(jù)教材p69中間方框中的例子,討論思考:
(1)每一事物中都存在著矛盾,你能舉出實例嗎?
(2)你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過哪些矛盾?
探究活動五:根據(jù)教材p70中的例子,討論思考:
(1)上述事實說明了什么哲學道理?
(2)“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量體裁衣”等,都體現(xiàn)了針對矛盾的特殊性而采取不同的辦法,你還知道哪些類似的成語?
探究活動六:學生閱讀教材p71關于萊布尼茨的故事,并思考:
從這個故事中,你可以悟出什么道理?
三、當堂檢測
1.下列說法中,最能體現(xiàn)矛盾同一性的是( )
a.量體裁衣 b.因材施教 c.積勞成疾 d.居安思危
2.《老子•二章》中說:“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意思是說天下的人都知道美的東西是美的,丑就產生了;天下的人都知道善的東西是善的,惡就產生了。這說明( )
a.善和惡不是客觀的,是人們頭腦里主觀自生的東西
b.美與丑、善與惡是對立統(tǒng)一的關系
c.在美丑、善惡的矛盾中,美與善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d.美與丑、善與惡的矛盾各有其特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