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踐中追求和發展真理 教案
在實踐中追求和發展真理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真理最基本的屬性是客觀性,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
(2)認識具有反復性和無限性
(3)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
2、能力目標:
在講述真理具體的有條件的及認識真理是一個過程這一知識點時,培養學生具體總是具體分析的能力及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聯系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這一觀點,引導學生學會在一定的條件和范圍內認識真理
(2)通過對認識具有反復性和無限性觀點的學習,使學生樹立在實踐中不斷認識、豐富和發展真理的思想
教學重點:真理最基本屬性是客觀性、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我們要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
教學難點:真理最基本屬性是客觀性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復習舊課)
據醫學史料記載,17世紀20年代,英國有個醫生給一位生命垂危的青年輸羊血,奇跡般地挽救了該青年的生命。其他醫生紛紛仿效,結果造成了大量受血者死亡,輸血醫療手段便被禁止使用。19世紀80年代,北美洲醫生給一位瀕臨死亡的產婦輸人血,產婦起死回生。醫學界再次掀起輸血醫療熱,卻帶來驚人的死亡。直到19xx年維也納醫生萊因茨坦發現了人的血型系統,才打開了科學輸血的大門。
上述材料是怎樣體現“實踐是認識的基礎”這個道理的?
(1)第一次輸羊血成功,從而發現輸血可以救治病人,說明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2)從輸羊血到輸人血直到終于解決輸血問題,表明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
(3)輸羊血的成功及大量受血者殘廢和輸人血的再次成功及一次輸血醫療熱帶來驚人的死亡,直到終因發現血型系統而使輸血問題得以成功解決,說明實踐是檢驗認識的標準。
(4)為救人而輸血失敗的原因,直至發現人的確定血型系統,從而最終解決輸血問題,說明實踐是認識的根本目的。
(導入新課)
詹姆士認為:有用的觀念就是真理。“它是有用的,因為它是真的”或者說“它是真的,因為它是有用的。”這兩句的意義是一樣的。
——典型的實用主義。
思考:1、他的說法是否正確?為什么?
2、你認為真理是什么?
3、如果有用就是真理,會有什么樣的情形出現?
(一)真理是客觀的
1.真理的含義:是標志主觀同客觀相符合的哲學范疇,
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
人的認識與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相符——真理
人的認識與客觀事物及其規律——不符——謬誤
舉例子:屏幕展示出一個橢圓,甲說是長方形,乙說是一個橢圓,究竟誰說對了呢?
黑板是什么顏色的呢?
2.真理最基本屬性是客觀性
提問:真理是一種認識,但為什么說它是客觀的呢?而且是最基本的屬性?
——因為這里所講客觀性,主要是從真理的內容,也就是其所反映的對象角度來講的。因此,真理在內容上是客觀的。
那真理在主觀上是不是也是客觀的呢?——不是的,如果是的話,那就是說黑板都是黑的了,但有的同學卻說是白的、紅的,這就是因為真理是人的大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也正是因為形式上是主觀的,才會出現真理和謬誤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