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踐中追求和發展真理 教案(通用2篇)
在實踐中追求和發展真理 教案 篇1
在實踐中追求和發展真理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真理最基本的屬性是客觀性,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
(2)認識具有反復性和無限性
(3)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
2、能力目標:
在講述真理具體的有條件的及認識真理是一個過程這一知識點時,培養學生具體總是具體分析的能力及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聯系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這一觀點,引導學生學會在一定的條件和范圍內認識真理
(2)通過對認識具有反復性和無限性觀點的學習,使學生樹立在實踐中不斷認識、豐富和發展真理的思想
教學重點:真理最基本屬性是客觀性、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我們要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
教學難點:真理最基本屬性是客觀性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復習舊課)
據醫學史料記載,17世紀20年代,英國有個醫生給一位生命垂危的青年輸羊血,奇跡般地挽救了該青年的生命。其他醫生紛紛仿效,結果造成了大量受血者死亡,輸血醫療手段便被禁止使用。19世紀80年代,北美洲醫生給一位瀕臨死亡的產婦輸人血,產婦起死回生。醫學界再次掀起輸血醫療熱,卻帶來驚人的死亡。直到19xx年維也納醫生萊因茨坦發現了人的血型系統,才打開了科學輸血的大門。
上述材料是怎樣體現“實踐是認識的基礎”這個道理的?
(1)第一次輸羊血成功,從而發現輸血可以救治病人,說明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2)從輸羊血到輸人血直到終于解決輸血問題,表明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
(3)輸羊血的成功及大量受血者殘廢和輸人血的再次成功及一次輸血醫療熱帶來驚人的死亡,直到終因發現血型系統而使輸血問題得以成功解決,說明實踐是檢驗認識的標準。
(4)為救人而輸血失敗的原因,直至發現人的確定血型系統,從而最終解決輸血問題,說明實踐是認識的根本目的。
(導入新課)
詹姆士認為:有用的觀念就是真理。“它是有用的,因為它是真的”或者說“它是真的,因為它是有用的。”這兩句的意義是一樣的。
——典型的實用主義。
思考:1、他的說法是否正確?為什么?
2、你認為真理是什么?
3、如果有用就是真理,會有什么樣的情形出現?
(一)真理是客觀的
1.真理的含義:是標志主觀同客觀相符合的哲學范疇,
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
人的認識與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相符——真理
人的認識與客觀事物及其規律——不符——謬誤
舉例子:屏幕展示出一個橢圓,甲說是長方形,乙說是一個橢圓,究竟誰說對了呢?
黑板是什么顏色的呢?
2.真理最基本屬性是客觀性
提問:真理是一種認識,但為什么說它是客觀的呢?而且是最基本的屬性?
——因為這里所講客觀性,主要是從真理的內容,也就是其所反映的對象角度來講的。因此,真理在內容上是客觀的。
那真理在主觀上是不是也是客觀的呢?——不是的,如果是的話,那就是說黑板都是黑的了,但有的同學卻說是白的、紅的,這就是因為真理是人的大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也正是因為形式上是主觀的,才會出現真理和謬誤之分。
真理在形式主觀,內容上是客觀的,客觀性乃是真理的根本屬性。因為:
第一,真理的內容來自于物質世界的客觀事物及規律,真理的內容不依賴于人和人類的主觀意志;
第二,檢驗真理的標準是客觀的社會實踐。
(過渡)正是因為真理具有客觀性,所以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3.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因為真理具有客觀性。
所謂的客觀性,也就是說真理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它不會受到權利、地位、金錢的影響。如黑板是黑的,它不會說來了,黑板就會變成紅色的了。
毛澤東說:“真理只有一個,而究竟誰發現了真理,不依靠主觀的夸張,而依靠客觀的實際。”真理只有一個,不存在反映同一對象的相互矛盾的不同的真理。
如張三這個人要不是男的,要不就是女的,答案只有一個,絕對不會有兩個答案同時存在的。
(過渡)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踐相結合,形成了三個理論成果——毛、鄧、三,毛、鄧、三都是科學的,這與真理是唯一的這個觀點是否矛盾呢?
——沒有,真理的確是只有一個,但因為時代的變化,中國實踐的變化,所以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
(二)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
1、真理是有條件的
(展示三角形內角的關系,力學的不同觀點)
任何的真理都有自己適用的條件和范圍。超出這個條件和范圍半步都會變成謬誤。
如吃藥,此時此地此刻的天氣。
(過渡)除此之外,真理還是具體的。
2、真理是具體的
它往往都是真理與實際相結合的。如毛、鄧、三就是一個例子。
重講毛、鄧、三——毛、鄧、三都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踐相結合的產物,但中國的實踐是不斷地變化著的,毛——戰爭時期,鄧——建設時期,三——進一步發展,加強黨的領導的時期。
它是相對于特定的過程來說的
真理 主觀與客觀
理論與實踐 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即:真理需要不斷地豐富和發展。
正是因為真理是主觀和客觀的相統一,因此,難免會出現錯誤,但有錯誤不要緊,關鍵是要能正確地對待錯誤。
因而在探索真理的過程中就難免出錯誤,但關鍵是要能正確地對待錯誤。
(三)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
1、認識具有反復性
展示哥倫比亞號事件——哥倫比亞號失事后,我們應該怎么看待航天技術呢?
我們又該如何看待自己的挫折呢?
我們對航天(地球月球認識)能不能一步到位?
——不能的。為什么呢?
原因:
認識受各種條件的限制:教材p48
(1)從認識的主體看——不明白就多看幾眼
(2)從認識的客體看——人的成長,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認識的這種反復性對應的方法論要求: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
例子,火星探索計劃,早在三國時期就已經開始進行了,而現在還是不斷地在進行下去。
人類對火星的認識還會發展嗎?為什么?
回答是肯定的.人的認識能力是不斷發展的.人類是世代延緩的,社會實踐也是不斷發展的,人的認識能力必將隨著社會實踐的發展,隨著認識工具的不斷豐富而不斷發展,從而對火星獲得越來越深刻的認識。
2、認識具有無限性
原因:
認識的對象是變化的
人是世代延續的
社會實踐是不斷發展的
——世界沒有不可認識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認識的事物。
3、我們要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
(1)認識運動是一種波浪的前進或者螺旋的上升
(2)真理不會停止,已經確定的真理在不斷向前發展
(3)我們要在實踐中認識和發展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
小結:
板書設計:
二、在實踐中追求和發展真理
(一)真理是客觀的
1.真理的含義
2.真理最基本屬性是客觀性
3.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二)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
1、真理是有條件的
2、真理是具體的
(三)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
1、認識具有反復性
2、認識具有無限性
3、我們要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
課后小結:
在實踐中追求和發展真理 教案 篇2
學海導航
1.學習目標
通過學習,理解和掌握真理的含義、客觀性、條件性和具體性、認識的無限性和反復性,論證真理只有一個,不存在多元真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并通過列舉現實生活中的實例,揭示實踐在發現真理、檢驗真理、發展真理過程中的重要作用,確信追求真理要與時俱進。
2.學習指導
本部分內容通過分析真理的客觀性、條件性和具體性、認識的無限性和反復性,告訴我們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我們應該在實踐中追求和發展真理。教材共分三個層次:第一層,揭示真理的含義和最基本的屬性——客觀性,分析真理和謬誤的界限,指出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第二層,分析真理的條件性和具體性,告訴我們真理和謬誤是相伴而行的,要正確對待錯誤;第三層,分析認識的無限性和反復性,告訴我們真理是不斷向前發展的,我們應當與時俱進,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
學習本部分內容,應結合古今中外關于真理問題的不同觀點,聯系當今科學發展的最新成果進行理解。學習中要注意:⑴在辨別分析實用主義真理觀的基礎上,弄清辯證唯物主義真理觀的基本內容,樹立真理與謬誤不容混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⑵要結合具體的科學知識,來理解真理的條件性和具體性;⑶結合人類探索星空的曲折歷程,理解認識的反復性和無限性、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從而明確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是我們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學習探究
知識要點 思考探究
一、真理是客觀的
1.真理是客觀的
⑴真理的含義
⑵真理的最基本屬性
2.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二、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
1.真理都是有條件的
2.真理都是具體的
三、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
1.認識具有反復性
2.認識具有無限性
3.追求真理要與時俱進
1.你還知道關于真理的那些觀點?你能辨別出哪些是正確的,哪些是錯誤的嗎?
2.列寧說:“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邁的一小步,真理便會變成謬誤。”你怎樣理解這句話?
3.有人把馬克思主義當成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普遍真理,適用于“每個國家革命和建設的過程”。你是怎樣認為的?
4.認識為什么具有反復性?
5.人為什么說類認識是無限發展的?
6.請你描述一下認識的發展過程。
知識歸納
真理是標志主觀同客觀相符合的哲學范疇,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真理的最基本的屬性是客觀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真理都是有條件的,超出真理適用的條件和范圍,任何真理都會變成謬誤。真理都是具體的,任何真理相對于特定的過程來說的,都是主觀與客觀、理論和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真理的條件性和具體性表明,真理和謬誤是相伴而行的。
認識具有反復性又具有無限性,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認識運動的反復性和無限性表明,從實踐到認識、認識到實踐的循環是一種波浪式的前進或螺旋式的上升。真理不斷地向前發展。
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是我們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自我測評
一、選擇題
1.真理的最基本屬性是
a.客觀性 b.主觀性 c.無限性 d.反復性
2.對“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理解正確的是
a.在對同一對象的不同認識中,真理只有一個 b.真理對任何人都是平等的
c.任何人都必須承認認識的真理性 d.在真理面前任何人都是平等的
3.毛澤東說:“真理只有一個,而究竟是誰發現了真理,不依靠主觀的夸張,而依靠客觀的實踐。”這說明
a.世界上只有一個真理 b.真理是客觀的
c.真理是對客觀對象的反映 d.真理是有用的
4.實用主義真理觀的錯誤在于
a.承認真理的有用性 b.否認真理的客觀性
c.認為有用的觀念就是真理 d.承認真理是真的
5.三角形內角和等于180°,這是古希臘數學家歐幾里德提出的定理,人們一直把它當作任何條件下都適用的真理。但19世紀初俄國數學家羅巴切夫斯基提出: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內角和小于180°;隨后,德國數學家黎曼提出:在球星凸面上,三角形內角和大于180°。這個事例說明
a.真理是客觀的 b.真理與謬誤分不清楚
c.真理是有條件的 d.真理都是具體的
6.認識具有反復性,是因為
①認識受到各種條件的限制 ②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受到具體的實踐水平的限制 ③客觀事物是復雜的,其本質的暴露和展現有一個過程 ④人們不可能認識事物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7.認識運動的反復性和無限性表明
a.真理是不斷向前發展的
b.真理和謬誤是相伴而行的
c.人類永遠不可能獲得真理
d.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
8.“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種形式,循環往復以至無窮,而實踐和認識之每一循環的內容,都比較地進到了高一級的程度。”對毛澤東的這句話理解正確的是
①人們對一個事物的正確認識往往要經過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的多次反復才能完成 ②認識運動是一種圓圈式的循環運動 ③從實踐到認識、從認識到實踐的循環是一種波浪式的前進或螺旋式的上升 ④真理永遠不會停止前進的步伐,它在發展中不斷地超越自身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二、非選擇題
9.辨析:真理只有一個,因此,真理一旦形成,就會亙古不變。
10.在17、18世紀,對光的本質的認識,牛頓等人倡導“微粒說”,當時被認為是正確的。但是到了19世紀初,光的“波動說”又否定了光的“微粒說”;到了20世紀,愛因斯坦又根據新的科學研究材料提出光的“量子說”,認為光具有波粒二重性,既否定了光的微粒說和光的波動說各自的片面性,又吸取了這兩種學說中的合理的因素,因而使愛因斯坦的學說更加接近于真理。
對光的本質的認識過程說明了我們應當怎樣發展真理?
走近生活
20世紀70年代,人們認為所有的基本粒子都是由3種夸克組成的。華裔科學家丁肇中對此產生了疑問,為了尋找新的夸克,他決定建造一個新的高度靈敏的探測器。但是,這個實驗被費米國家實驗室和西歐核子中心拒絕了。1972年到1974年間,他在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用一個比較低能的加速器來做這個實驗,終于發現了一種新的夸克。這表明,以前所說只有3種夸克的觀念是錯誤的,有了第四種夸克,就有可能有第五種、第六種,從而改變了以往的觀念。
問題探究:
丁肇中的科學實驗告訴我們應當怎樣追求真理?
參考答案:
思考探究
1.略。
2.說明真理是有條件的,任何這里都有自己的適用條件和范圍,超出這個條件和范圍,真理就會變成謬誤。
3.真理都是具體的,馬克思主義應當是不斷發展著的,把馬克思主義當成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普遍真理,適用于“每個國家革命和建設的過程”,違背了真理的具體性,是錯誤的。
4. 從認識的主體來看,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總是受到具體的實踐水平的限制,還會受到不同的立場、觀點、方法、知識水平、思維能力、生理素質等條件的限制。從認識的客體來看,客觀事物是復雜的、變化著的,其本質的暴露過程和展現也有一個過程。這就決定了人們對一個事物的正確認識往往要經過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的多次反復才能完成。
5. 認識的對象是無限的變化著的物質世界,作為認識主體的人類是世代延續的,作為認識基礎的社會實踐是不斷發展的,因此,人類認識是無限發展的。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
6.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種形式,循環往復,以至無窮。認識運動的這種過程,并不是圓圈式的循環運動,而是一種波浪式的前進或螺旋式的上升。認識是不斷向前發展的。
自我測評
一、選擇題
1.a 2.a 3.b 4.b 5.c 6.c 7.a 8.b
二、非選擇題
9.⑴真理是標志主觀同客觀相符合的哲學范疇,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真理最本質的屬性是客觀性。對同一個確定的對象,只能有一種正確的認識,即只能有一個真理。
⑵真理是有條件的,超出真理的適用條件和范圍,真理就會變成謬誤;真理都是具體的,都是相對于特定的過程來說的,都是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不顧過程的推移或者超越歷史條件,把適用于一定條件下的科學認識不切實際地運用于另一條件中,真理就會轉化為謬誤。
⑶認識具有反復性和無限性,真理是不斷地向前發展的。世界上不存在亙古不變的真理。
10.⑴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在人們探索真理的過程中,錯誤是難免的,要正確對待錯誤。
⑵認識具有反復性和無限性,真理在發展中不斷地超越自身,那些經過檢驗的、已經確定的真理并沒有推翻,而是不斷地向前發展。我們應當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
走近生活
⑴實踐是真理的來源,只有投身社會實踐才能獲得真理。
⑵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對任何事情,都不能迷信和盲從。
⑶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要受到各種條件的制約。我們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做到解放思想,與時俱進,以求真務實的精神探索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