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教學案
【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
識記:矛盾、矛盾同一性、斗爭性的含義;矛盾普遍性、特殊性的含義。
理解:矛盾同一性與斗爭性的辯證關系;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系及其重要意義。
2、能力目標
通過矛盾同一性與斗爭性、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的學習,提高比較分析能力;學會用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辯證關系原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提高辯證分析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學會用矛盾的觀點看問題。堅定“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信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關系的原理是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同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哲學基礎,也是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依據。
【重點和難點】
重點、難點: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系。
【學習過程】 【導學設計】
1. 下列包含矛盾觀點的有( )
① 失敗是成功之母 ②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③ 刻舟求劍 ④ 居安思危 ⑤ 固步自封,夜郎自大
a. ①②③ b. ③④⑤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2. 矛盾著的雙方,可以相互轉化。這種轉化是( )
a. 有條件的 b. 無條件的
c. 多數情況下是有條件的 d. 多數情況下是無條件的
3. 下列說法中,最能體現矛盾同一性的是( )
a. 量體裁衣 b. 因材施教 c. 積勞成疾 d. 居安思危
4. “我們嘲笑別人的缺陷,卻不知道這些缺陷也在我們內心嘲笑著我們自己”。這其中蘊涵的哲學道理是( )
a. 矛盾雙方是相互依賴和相互影響的
b. 矛盾雙方可以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c. 矛盾雙方的地位是不平等的
d. 矛盾雙方各具有不同的特點
5.《老子•二章》中說:“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币馑际钦f天下的人都知道美的東西是美的,丑就產生了;天下的人都知道善的東西是善的,惡就產生了。這說明( )
a. 善和惡不是客觀的,是人們頭腦里主觀自生的東西
b. 美與丑、善與惡是對立統一的關系
c. 在美丑、善惡的矛盾中,美與善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d. 美與丑、善與惡的矛盾各有其特殊性
6.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 )
a. 事物有矛盾,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
b.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
c.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內部
d.矛盾無處不在,無時不有
7. 毛澤東指出:“沒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一分為二,這是個普遍現象。”毛澤東上述論斷的含義是( )
① 在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們的思維中,矛盾都是普遍存在的② 一切事物都包含著兩點,即優點和缺點、成績和錯誤③ 復雜的事物包含著許多矛盾,其中有一個矛盾處于支配地位④ 矛盾存在于事物發展過程中,并貫穿于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