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精選8篇)
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 篇1
9.1 學案(-10-20) “宇宙中各個部分都可以分為相互對立的兩半:地分為高山和平原,水分為淡水和咸水…… “沒有那些非正義的事情,人們也就不知道正義的名字”!芭懦獾臇|西結合在一起,不同的音調造成最美的和諧”; ——古希臘·赫拉克利特“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
——老子《道德經》“假如沒有小偷,鎖會達到今天這樣完善嗎?假如沒有假鈔票,鈔票的制造會有這樣精美嗎?”
——馬克思
教學資源,完全免費,無須注冊,天天更新!" type="#_x0000_t202">
光的贊歌(節選)
作者:艾青每個人的一生 不論聰明還是愚蠢 不論幸福還是不幸 只要他一離開母體 就睜著眼睛追求光明
我們從千萬次的蒙蔽中覺醒
我們從千萬種的愚弄中學得了聰明
統一中有矛盾、前進中有逆轉
運動中有阻力、革命中有背叛
甚至光中也有暗 甚至暗中也有光【學習目標】
班級
姓名
▲了解矛盾的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根本觀點
▲理解矛盾的含義、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的含義
▲理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系及其指導意義【學習重難點】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系
【學習過程】請根據下面的提示,帶著問題閱讀課本,做好自學和預習哦。相信你一定行的!
教學資源,完全免費,無須注冊,天天更新!" type="#_x0000_t75">問題探究一:
1、他為什么不敢剪?
2、通過這個事例我們可以得出什么結論呢?
問題探究二:a.樂極生悲、否極泰來 b.福兮禍之所倚,禍兮福之所伏 .失敗乃成功之母 c.滿招損,謙受益(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 d.“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人之為學有難易乎?學之,則難者亦易矣;不學,則易者亦難矣!矶耸纭稙閷W》
選取其中的一個例子,試用矛盾的觀點進行分析。
問題探究三:
從中國古代老子“小國寡民”的構想、陶淵明對“世外桃源”的向往,到英國莫爾的“烏托邦”,他們都在期望發現或建設一個沒有任何矛盾的“理想世界”。然而這樣的世界是根本不存在的,他們的理想也只能是一種空想。為什么“他們的理想只能是一種空想” ?我們應如何對待現實生活存在的矛盾?
問題探究四:
兩千多年前,我國有個叫公孫龍的思想家牽著一匹馬出關,把關的人對他說,法令規定不許帶馬出關。公孫龍說:“我牽的是白馬,不是馬!白馬和馬是兩回事。”
思考:公孫龍的論斷有無合理性?從哲學角度看它錯在什么地方?
【知識清單】1、 矛盾的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根本觀點,矛盾規律即對立統一規律是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矛盾分析法是我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2、 矛盾含義: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包含兩個方面,這兩個方面既相互對立,又相互統一,這就是矛盾。 簡言之,矛盾就是對立統一。(矛盾規律即對立統一規律)3、矛盾的基本屬性:斗爭性和同一性
同一性(統一性)
斗爭性(對立性)區別含義矛盾雙方相互吸引、相互連結的屬性和趨勢矛盾雙方相互排斥、相互對立的屬性.表現①矛盾雙方相互依賴;②矛盾雙方相互貫通(滲透、包含),并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體現著對立雙方相互分離的傾向和趨勢哲學上講的“斗爭”與生活中講的“斗爭”是共性和個性、一般和個別的關系條件相對的,有條件的絕對的,無條件的聯系①同一性以斗爭性為前提;斗爭性寓于同一性之中,為同一性所制約.②矛盾雙方既對立又統一,由此推動事物運動、變化和發展. 4、矛盾的普遍性(1)表現:①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事事有矛盾,時時有矛盾。②矛盾的普遍性也可以理解為:同類事物具有的共同的本質和屬性(共性)【提示】矛盾既是普遍的,又是具體的、有條件的,不能說任何兩個事物都構成矛盾的雙方。(2)方法論要求——正確對待矛盾 ①承認矛盾的普遍性是堅持唯物辯證法的前提.②要承認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積極尋找正確的方法解決矛盾。5、矛盾的特殊性(1)含義:是指矛盾著的事物及其每一個側面各有其特點(個性)(2) 具體表現: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這些不同的矛盾構成了一事物區別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質。②同一事物在發展的不同過程和不同階段上有不同的矛盾。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兩個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6、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證關系(共性和個性、一般和個別的關系)(1)二者相互區別:普遍性即共性,是指各種矛盾普遍具有的共同點、共同性,或叫“共同本質”。特殊性即個性,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點、特性,或叫“特殊本質”。 (2) 二者相互聯系①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聯結 a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過特殊性表現出來,沒有特殊性就沒有普遍性。 b 特殊性也離不開普遍性,特殊性包含著普遍性。②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場合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3)方法論要求 是關于事物矛盾問題的精髓,是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哲學基礎,是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依據。 【鞏固練習】1、(廣東深圳模擬)把平凡的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把普通的工作做好就是不普通。其中蘊含的哲學觀點是( )a.矛盾雙方的相互排斥和對立 b.矛盾雙方的相互分離的傾向c.矛盾雙方的相互包含和轉化 d.矛盾推動著事物的運動變化2、(廣東華南師大附中模擬)世界上根本沒有也不可能有一種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政治發展道路和政治發展模式,這是因為( )a.事物是不斷變化發展的 b.矛盾具有同一性和斗爭性c.矛盾具有普遍性 d.矛盾具有特殊性3、(江蘇海安高級中學、南京外國語學校、南京市金陵中學模擬)“山寨”是XX年最火的網絡詞語。山寨產品一方面以其低廉的價位、完備的功能、新 穎的外觀占據了一定市場份額;另一方面也存在著仿冒、造假、侵權等問題。如何使“山寨”接受“招安”變成正規軍,成為網友們熱議的最“雷”話題。上述材料給我們的哲學啟示是( )a.事物總會向其對立面轉化 b.事物總是在曲折中前進的 c.事物總包含著優點和缺點兩個方面 d.要在矛盾的斗爭性中把握其同一性4、右邊漫畫告訴我們( )a.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轉化的b.矛盾雙方相互排斥、相互斗爭c.一切事物都是變化發展的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矛盾的兩個基本屬性5、下列選項中,反映矛盾同一性道理的俗語是( )a.不見高山,不顯平川 b.不是魚死,就是網破 c.前事不忘,后事之師 d.燈不拔不亮,理不辯不明6、下列表述中,能夠體現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是( )①對癥下藥、量體裁衣②欲擒故縱、聲東擊西③因地制宜、因時制宜④物極必反、相反相成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7、《老子·二章》中說:“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意思是說天下的人都知道美的東西是美的,丑就產生了;天下的人都知道善的東西是善的,惡就產生了。這說明( )a.善和惡不是客觀的,是人們頭腦里主觀自生的東西 b.美與丑、善與惡是對立統一的關系c.在美丑、善惡的矛盾中,美與善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d.美與丑、善與惡的矛盾各有其特殊性總理在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的記者招待會上,多次引用古語、詩文和典籍。其中有兩句分別出自唐詩《涇溪》和《新唐書·魏徵傳》,即“涇溪石險人兢慎,終歲不聞傾覆人。卻是平流無石處,時時聞說有沉淪。”“思所以危則安矣,思所以亂則治矣,思所以亡則存矣”。根據材料回答8—9題:8、以下語句與上述兩句詩文體現的哲理相同的是( )a.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b.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c.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d.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
9、國泰民安是中國人歷來的社會理想,而要長治久安就必須居安思危,因為“思所以危則安矣”。居安思危、思所以危則安是因為( )
①安和危作為矛盾雙方是不同質的事物 ②安和危作為矛盾雙方是同質的事物
③安和危作為矛盾雙方可以互相包含 ④安和危作為矛盾雙方可以互相轉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歌德的一首小詩:“少年,我愛你的美貌;壯年,我愛你的言談;老年,我愛你的德行。”這首詩蘊涵的哲理是( )a.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b.事物矛盾的兩個方面各有特點c.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是統一的 d.同一事物在發展的不同階段有不同特點11、“白馬非馬”論的錯誤在于( ) a.否認了事物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聯系 b.否認了事物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區別 c.否認了事物矛盾的特殊性 d.夸大了事物矛盾的普遍性 12、在現實工作和學習中,不敢正視矛盾和揭露矛盾,而是回避矛盾和掩蓋矛盾,這些表現實際上是( )a.否認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觀性 b.否認意識是物質的反映c.否認意識具有能動性 d.否認矛盾是既對立又統一的13、毛澤東指出:“沒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一分為二,這是個普遍現象!泵珴蓶|上述論斷的含義是( ) ①在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們的思維中,矛盾都是普遍存在的②一切事物都包含著兩點,即優點和缺點、成績和錯誤③復雜的事物包含著許多矛盾,其中有一個矛盾處于支配地位④矛盾存在于事物發展過程中,并貫穿于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題號12345678910111213答案圖1 羨慕【走近高考】1、浙江卷·30.從辯證法的角度看,漫畫《羨慕》(作者:周中華)中雙方改變處境的努力最終失敗的原因有( )①只注意事物發展的前進性,而忽視其曲折性 ②只注意事物發展的曲折性,而忽視其前進性③只注意愿望與效果的同一性,而忽視其斗爭性 ④只注意愿望與效果的斗爭性,而忽視其同一性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2、安徽卷·9. 中國既是茶的故鄉,又是茶文化的發源地。茶葉因生長環境的差異而帶有不同的味道,一些品茶專家根據多年的經驗品一品便知茶葉的產區在哪里。這表明( )① 一事物區別于它事物就在于矛盾的特殊性 ②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具有自覺反映的特性③人的認識是在實踐中不斷的深化和發展的 ④人為事物的聯系形成后不在人的意識之外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江蘇卷·30.當今,各地城市建設除了追求“人文、生態、宜居”的目標,還注重展現個人魅力、地方特色和時代氣息。這種城建思路體現的哲理是( )
a.思維與存在的關系 b.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系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關系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關系4、天津卷·7. “太極圖”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它是由黑白兩個魚形紋組成的圓形圖案,俗稱“陰陽圖”(見圖2),該圖看似簡單,卻包含著豐富的哲學意蘊。其內涵主要有( )①一分為二的觀點 ②絕對同一的觀點③矛盾雙方相互依存的觀點 ④矛盾雙方相互貫通的觀點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5、全國卷新課標·23.民間諺語寓意深遠、代代相傳,凝聚著廣大勞動人民的智慧!暗绞裁瓷缴铣裁锤琛薄翱床顺燥,量體裁衣”這兩句諺語的哲學道理是( )①矛盾的兩個方面既相互對立,又相互統一 ②具體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確認識矛盾的重要前提③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是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④離開對具體矛盾的具體分析就不能正確解決矛盾a.①② b.①④ c. ②④ d.③④6、(·浙江)春秋時期,齊國國王命令大臣們必須穿絲制衣服,但國內只準種糧食而不準種桑樹,齊國蠶絲需求量大,價格上漲,鄰近的魯、梁等國紛紛停止種糧改種桑樹。幾年后,齊王又命只準穿布衣,且不準賣糧食給其他國家。結果,魯、梁等國因饑荒而大亂,不戰而衰,齊國坐享其成,使疆土得以擴張。魯、梁等國不戰而衰的慘痛教訓給我們的啟示是,看問題、辦事情( )①既要看到運動的絕對性,更要看到靜止的相對性 ②既要注重量變,更要促成質變 ③既要認識矛盾的同一性,又要把握矛盾的斗爭性 ④既要重視局部,又要統籌全局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題號123456答案7、(·江蘇·35)XX年博鰲亞洲論壇年會的主題是“包容性發展:共同議程與全新挑戰”。國家在開幕式上發表了題為《推動共同發展,共建和諧亞洲》的演講。他指出,亞洲社會得到了快速發展,但是經濟結構性矛盾、發展不平衡等問題還存在,如何處理好發展問題依然擺在亞洲人民面前。會議還探討了“包容性發展”的內涵和具體策略。俄羅斯總統梅德韋杰夫呼吁亞太地區的國家要加入到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中,巴西總統羅塞芙主張各國應創造條件實現經濟增長和包容性發展,南非總統祖馬提出發展中國家應加強合作,共迎機遇和挑戰等!鞍菪园l展”體現了唯物辯證法的哪個道理?請結合材料加以分析。
9.1《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學案答案 課后作業:cddaa dbacd aab 高考例題:aabbc c材料題:①矛盾的斗爭性和同一性及其相互關系的原理。②世界各國的發展既是不平衡的,有自身特色和歷史傳統,又是相互依賴、相互貫通的;世界各國在差異和包容的對立統一中向前發展。
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 篇2
【教學設計】
第九課 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
第一框《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
一、教材分析
第一目,矛盾的統一性和斗爭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著兩個方面——矛盾的定義——矛盾的兩個基本屬性——矛盾的同一性——矛盾的斗爭性——同一性和斗爭性的辯證關系。這一目的重點是讓學生理解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著矛盾,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
第二目,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這一目邏輯順序是:事事有矛盾,時時有矛盾——承認矛盾的普遍性是堅持唯物主義的前途——矛盾的特殊性及其三層涵義——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系——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關系的原理是矛盾問題的精髓。最后得出結論: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體現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學習了唯物辯證法的矛盾觀,就要學會理論聯系實際,學會在生活、學習和工作中進一步運用所學的知識,處理好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識記 :
(1)矛盾的含義
(2)矛盾同一性、斗爭性的含義
(3)矛盾普遍性、特殊性的含義
◇理解
(1)矛盾同一性與斗爭性的關系
(2)矛盾普遍性原理
(3)矛盾特殊性是區別不同事物、區分事物發展不同階段的根據
(4)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辯證關系
◇運用
、怕撓祵嵗,分析矛盾含義和矛盾普遍性含義,理解世界是矛盾的世界,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
⑵聯系生活實例,分析矛盾特殊性含義及方法論意義
、橇信e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的具體事例,分析說明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的辯證關系
2、能力目標
(1)通過矛盾同一性與斗爭性、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含義的學習,提高比較分析能力
(2)學會用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辯證關系原理分析問題,以提高辯證分析問題的能力
(3)培養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4)提高全面的、一分為二的分析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引導學生逐步學會用對立同一的觀點看問題。不回避矛盾,敢于直面矛盾的存在,勇于承認和揭露矛盾。
(2)堅定“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信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關系的原理是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哲學基礎,也是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依據。
三、教學重難點:矛盾的概念、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系
四、學情分析
哲學上的矛盾概念高度概括和抽象,對于剛接觸這一概念的學生來說,理解有難度,容易將生活中某些矛盾與哲學上的矛盾相混淆,因此 ,教學中應從具體事例入手,遵循由具體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體的教學思路。
五、教學方法:
1、探究性學習法。組織學生課后分小組進行探究性學習。在探究性學習中進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目的是:讓學生作學習的主人,“愛學、樂學”,并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讓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目的是:在小組分工合作中,在生生互動(學生與學生互動)中,促使學生克服“以自我為中心,合作精神差,實踐能力弱“等不足,培養綜合素質。
2、理論聯系實際法。關注生活,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
3、事例探討式教學方法。師生共同討論、相互交流,由淺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由不自覺到自覺,讓學生掌握科學的方法論,并學會運用這一方法去觀察和分析實際問題。
4、自學引導法。課前布置相關問題,讓學生自學。讓學生在自學中,對本節課的基本知識點有一個基本的認識,從而引發思考
六、課前準備
1、矛盾、斗爭性與同一性、普遍性與特殊性的相關材料搜集與整理
2、導學案的印制
七、課時安排:1課時
八、教學過程:
(一)預習檢查、總結疑惑
檢查落實學生的預習情況并了解學生的疑惑,使教學具有針對性
。ǘ┣榫皩、展示目標。
引導學生閱讀教材p67中間方框中的實例,思考問題:
(1)愛因斯坦給光下的定義包含了什么哲學道理?
(2)“自然界喜歡矛盾”,這里所說的“矛盾”是什么意思?
導入《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課題,并出示教學目標
。ㄈ┖献魈骄、精講點撥。
探究活動一:利用教材p67漫畫:“你敢嗎?”學生思考并討論
【精講點撥】
矛盾的含義: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內部對立和統一關系的哲學范疇,簡言之,矛盾就是對立統一。矛盾的對立屬性是斗爭性,矛盾的統一屬性是同一性,它們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兩種基本屬性。
探究活動二:學生閱讀教材p67—68老子的一段論述,并討論:
(1)善惡、有無、難易、高下等為什么可以相互依存?
(2)治亂、強弱、禍福、榮辱等為什么可以相互轉化?
【精講點撥】
矛盾同一性的含義:是矛盾雙方相互吸引、相互聯結的屬性和趨勢。它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矛盾雙方相互依賴,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為前提,雙方共處于一個統一體中;二是矛盾雙方相互貫通,即相互滲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探究活動三:學生閱讀教材p69相關鏈接,并討論思考:
矛盾同一性與斗爭性存在怎樣的關系?
【精講點撥】
同一以差別和對立為前提,沒有斗爭性,就沒有矛盾雙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貫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發展;斗爭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為同一性所制約,沒有同一性,就沒有矛盾統一體的存在,事物同樣不能存在和發展。
探究活動四:根據教材p69中間方框中的例子,討論思考:
(1)每一事物中都存在著矛盾,你能舉出實例嗎?
(2)你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過哪些矛盾?
【精講點撥】
(1)矛盾普遍性的含義(原理)。
、倜艽嬖谟谝磺惺挛镏(事事有矛盾)。
就是說,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矛盾,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自然界的各種運動形式都包含著矛盾。對機械運動的矛盾“物體在同一瞬間既在這個地方又不在這個地方”較難理解。物體在同一瞬間“在這個地方”反映了物體運動中相對靜止的一面;“又不在這個地方”則反映了物體
的絕對運動的一面。這是物質的相對靜止和絕對運動這對普遍的矛盾在機械運動中的特殊表現,體現了物體機械運動的連續性與非連續性的對立統一。社會運動中充滿著復雜的矛盾。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速度和效益、經濟建設和人口、資源、環境等種種矛盾。人的思維領域充滿了矛盾。在音樂、藝術、文學藝術作品中存在著矛盾,如格調高雅與低級庸俗的矛盾。思想健康、格調高雅的藝術,可以振奮人的精神,造就高尚的人格;而那些格調低下的作品,則會使人消極、悲觀、頹廢甚至墮落。
、诿茇灤┯诿恳皇挛锇l展過程的始終(時時有矛盾)。
就是說,每一事物從產生到滅亡,時時刻刻都存在著矛盾。具體地說:矛盾貫穿于一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在這一過程中只存在矛盾的差別問題,不存在矛盾的有無問題。新舊矛盾之間絕不存在哪怕是一剎那的無矛盾的狀態。
(2)學習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論意義——正確對待矛盾。
①承認矛盾的普遍性是堅持唯物辯證法的前提
②要承認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積極尋找正確的方法解決矛盾。
探究活動五:根據教材p70中的例子,討論思考:
(1)上述事實說明了什么哲學道理?
(2)“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量體裁衣”等,都體現了針對矛盾的特殊性而采取不同的辦法,你還知道哪些類似的成語?
【精講點撥】
(1)矛盾特殊性的含義:是指矛盾著的事物及其每一個側面各有其特點。
(2)矛盾特殊性的具體表現:
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這些不同的矛盾構成了一事物區別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質。
、谕皇挛镌诎l展的不同過程和不同階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弁皇挛镏械牟煌、同一矛盾的兩個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探究活動六:學生閱讀教材p71關于萊布尼茨的故事,并思考:
從這個故事中,你可以悟出什么道理?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系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統一關系。
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聯結。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過特殊性表現出來,沒有特殊性就沒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也離不開普遍性。
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場合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2)掌握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辯證關系原理的方法論意義。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關系原理,是關于事物矛盾問題的精髓,是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哲學基礎,也是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理論依據。
、倜芷毡樾耘c特殊性辯證關系原理,是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各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原則的哲學基礎。
因為,馬克思主義揭示了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對于各個社會主義國家的發展都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是每個國家都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這是矛盾的普遍性。但是,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國情,這又是矛盾的特殊性。因此,只有堅持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各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才能找到適合自己國情的革命和建設的正確道路。
②中國共產黨創造性地運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關系原理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實現了“兩次歷史性飛躍”,“產生了兩大理論成果”。毛澤東把馬列主義(普遍性)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際(特殊性)相結合,形成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
③鄧小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鮮明地體現了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辯證統一。具體地說,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一方面,要堅持社會主義的共同特征和基本原則(普遍性);另一方面,又要立足于本國的實際,從我國的國情出發,使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中國自己的特色(特殊性)。
。ㄋ模┓此伎偨Y,當堂檢測。
教師組織學生反思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參照板書),進行總結。
設計意圖:對本節課的內容進行小結,學生的概括過程也是檢驗學生對本節課理解程度的過程。再次明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并能夠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ㄎ澹┌l導學案、布置預習。
1、同學們把相關的題目做一做,以鞏固今天所學的“用對立統一的觀點看問題”的知識點。
2、請同學們根據我們發下去的導學案把下一框《用對立統一的觀點看問題》有關知識點預習一下
設計意圖:學以致用,理論聯系實際;布置下節課的預習作業,并對本節課鞏固提高。
九、板書設計
矛盾的含義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 同一性的含義
矛盾的兩個基本屬性 斗爭性的含義
同一性與斗爭性的關系
含義
矛盾的普遍性
方法論
含義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的特殊性 表現
方法論
相互聯結
矛盾普遍性和 關系
特殊性的關系 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方法論
十、教學反思
例子、故事與哲理結合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讓學生在通俗易懂的故事和例子中體味哲理,并且掌握哲理。總之,教學過程中,只有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才能真正將課堂調動起來,才能真正實現師生和諧共鳴。
【導學案】
學校:一中 學科:政治 編寫人:閆志廣 審稿人:董仲華
第九課 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
第一框《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
課前預習學案
一、預習目標
矛盾的含義、矛盾的同一性與斗爭性的關系、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關系
二、預習內容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
(1)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內部 的哲學范疇,簡言之,矛盾就是 。
(2)矛盾的 和 是矛盾固有的相反相成的兩種基本屬性。
(3)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雙方 、 的屬性和趨勢,矛盾的斗爭性是指矛盾雙方 、 的屬性。
(4)同一以差別和對立為 ,沒有 ,就沒有矛盾雙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貫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發展;斗爭性寓于 之中,并為 所制約。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矛盾的普遍性,即 有矛盾, 有矛盾,承認矛盾的 是堅持唯物辯證法的前提。
(2)矛盾的特殊性,是指 。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系,也就是矛盾的 和 、 和 的關系。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關系原理,是關于事物矛盾問題的 ,是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 ,是我們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 。
三、提出疑惑
同學們,通過你的自主學習,你還有哪些疑惑,請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點 疑惑內容
課內探究學案
一、學習目標
矛盾的含義、矛盾的同一性與斗爭性的關系、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關系
二、學習過程
探究活動一:利用教材p67漫畫:“你敢嗎?”學生思考并討論
探究活動二:學生閱讀教材p67—68老子的一段論述,并討論:
(1)善惡、有無、難易、高下等為什么可以相互依存?
(2)治亂、強弱、禍福、榮辱等為什么可以相互轉化?
探究活動三:學生閱讀教材p69相關鏈接,并討論思考:
矛盾同一性與斗爭性存在怎樣的關系?
探究活動四:根據教材p69中間方框中的例子,討論思考:
(1)每一事物中都存在著矛盾,你能舉出實例嗎?
(2)你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過哪些矛盾?
探究活動五:根據教材p70中的例子,討論思考:
(1)上述事實說明了什么哲學道理?
(2)“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量體裁衣”等,都體現了針對矛盾的特殊性而采取不同的辦法,你還知道哪些類似的成語?
探究活動六:學生閱讀教材p71關于萊布尼茨的故事,并思考:
從這個故事中,你可以悟出什么道理?
三、當堂檢測
1.下列說法中,最能體現矛盾同一性的是( )
a.量體裁衣 b.因材施教 c.積勞成疾 d.居安思危
2.《老子•二章》中說:“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币馑际钦f天下的人都知道美的東西是美的,丑就產生了;天下的人都知道善的東西是善的,惡就產生了。這說明( )
a.善和惡不是客觀的,是人們頭腦里主觀自生的東西
b.美與丑、善與惡是對立統一的關系
c.在美丑、善惡的矛盾中,美與善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d.美與丑、善與惡的矛盾各有其特殊性
3. 經濟全球化在促進墨西哥經濟、文化與各國交流合作的同時,也使得當前甲型h1n1流感病毒成為全球性災難的風險大大提高。這說明( )
a.矛盾不可捉摸,甲型h1n1流感病毒無法控制
b.矛盾具有斗爭性,防止甲型h1n1流感病毒就要遏制全球化
c.矛盾具有普遍性,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
d.矛盾雙方相互轉化,要注意分析轉化的條件
4. 據專家分析,人類基因用于醫學之后,病人到醫院就診,同樣的病情醫生根據各人不同的基因可以采用不同的藥物和治療方法。這是因為( )
a.事物矛盾的雙方各有不同的特點 b.同一事物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各有其特點
c.不同事物的矛盾沒有共同之處 d.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點
5. 我們黨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的實踐中,刨造了許多科學的工作方法,如一般號召和個別指導相結合,“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這些都是對( )原理的具體運用
a.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b.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系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辯證關系 d.矛盾特殊性
6、辨析: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就是要消除一切社會矛盾。
課后練習與提高
(一)單項選擇題
1.《人民日報》曾發表題為《得與德》的文章指出:人不能不“得”又不能無“德”,下列理解正確的是( )
a. “得”與“德”之間有嚴格的界限,無法統一
b. “得”與“德”是對立統一關系
c. “得”與“德”始終是一致的
d. 要“得”就不可能要“德”,不要“德”就不會有“得”
2. 下列能體現矛盾觀點的有( )
①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②失敗是成功之母 ③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④刻舟求劍 ⑤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 ⑥相反相成,相輔相成
a.①②③⑥ b.①②④⑥
c.②③④⑥ d.③④⑤⑥
3.蘇軾在《水調歌頭》中有這樣一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這一詩句蘊涵的哲學道理是( )
a.任何事物都充滿著矛盾
b.十全十美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c.任何事物都有自身的優點與缺點
d.自然界和人類社會都是古今不變的
4. 對于XX年北京奧運會會徽“中國印 + 舞動的北京”,冬奧會設計與景觀主任莫舒斯說:“我一直在尋找這樣的一個圖案,那就是當世界另一端的人第一眼看到它的時候,就會感覺到這就是中國的,能表達出基于悠久歷史傳統積淀之上的現代感!敝浴暗谝谎劭吹剿臅r候,就會感覺到這就是中國的”,是因為“中國印 + 舞動的北京”突出了( )
a.矛盾的普遍性 b.矛盾的斗爭性 c.矛盾的特殊性 d.矛盾的統一性
5. “執政有個性,更有共性,中國共產黨在中國執政,當然要從中國政黨的實際出發。但同時也不能不學習和借鑒外國政黨執政的經驗教訓。吸收借鑒其他政黨活動共同遵循的規律,也就是政治文明的共同成果!边@段話主要體現的唯物辯證法的觀點是( )
a.矛盾特殊性與普遍性是相互聯系的
b.要用全面的觀點看問題
c.事物是普遍聯系的
d.一切從實際出發
(二)問答題
6、黃山風景區在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在開發的同時,生態環境也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黃山風景區采取了對“疲勞”景點“輪休制”等保護措施,景區的森林覆蓋率由20世紀70年代的55%提高到XX年的93.4%,植被覆蓋率也達到98.6%。
試從黃山風景區對“疲勞”景點實行“輪休制”分析保護與開發的辯證關系。
7、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全國各地都進行了有益的嘗試。被譽為“中國冬暖式大棚之父”的山東朱村黨支部書記王樂義,帶領群眾在冬暖式蔬菜大棚試驗成功并推廣后,他并沒有停下探索的腳步,帶領村民,發揮民智,大搞科研開發,使三元朱村的生產技術始終保持領先水平。十多年來,他還多次到全國各地傳授大棚技術和致富經驗,指導蔬菜生產,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作出了貢獻。
結合上述材料,依據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系的原理,對如何搞好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出建議。
參考答案
當堂檢測:1---5 dbcdb
6、(1)唯物辯證法認為,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貫穿于每一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即事事有矛盾、時時有矛盾。那種期望發現或建設一個沒有任何矛盾的“理想世界”是不可能實現的,因為這樣的社會根本不存在。
。2)矛盾具有普遍性,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這就要求我們敢于承認矛盾、揭露矛盾,而不能害怕矛盾,回避和掩蓋矛盾,更不能“消除”矛盾。
。3)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們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就要求對不同特點、不同性質的矛盾采取不同的方法去解決。反對那種以“和諧社會”之名行“遇到矛盾繞道走”之實的錯誤做法。 因此,題中觀點是錯誤的。
課后練習與提高
1---5 dbaca
6、(1)矛盾含義:矛盾是事物內部包含的對立統一關系。矛盾雙方是既對立又統一的。即:矛盾的雙方具有同一性和斗爭性。黃山風景區在推動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生態環境的破壞。保護與開發構成矛盾的雙方,兩者的關系是對立統一的
。2)矛盾著的雙方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我們對景點進行保護與開發就是要防止矛盾雙方向相反的方向轉化,保持事物良好的性質和狀態。
7、(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聯結、辯證統一的,這要求我們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有機結合起來。
(2)①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過特殊性表現出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選擇試驗點,總結成功的經驗,進而推廣到其他地區。
②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導下,具體把握矛盾的特殊性,各地在新農村建設中要以中央的方針為指導,同時要結合本地的具體情況來進行。
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 篇3
【使用說明】
1、研讀學習目標,預習本框;熟悉本框知識,梳理知識結構,勾畫重點難點和易錯點。
2、在預習的基礎上:使用雙色筆,認真書寫,獨立完成,規范作答。
【學習目標】
1、識記矛盾的含義、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2、理解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的辯證關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系。
【重難點】
矛盾的基本屬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關系原理
一、自主學習
二、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
情景1:足球比賽中的有趣關系:如攻與守,強與弱,勝與負,快與慢……等。
你還能列舉出生活中的其他類型現象嗎?
情景2:貓和老鼠是一對“老冤家”,它們能在競爭中共同生存下來,是因為在同對方的斗爭中不斷完善自己:老鼠會“裝死”,貓會“假眠;老鼠晝伏夜出,貓的眼可以隨光線的陰暗而改變瞳孔的大小,夜間仍可看見東西;老鼠的聽覺極為靈敏,稍有動靜就藏得無影無蹤,貓則在腳下生成了肉墊,走起路來無聲無息。
試分析同一性和斗爭性之間的關系。
《用對立統一的觀點看問題》導學案
【使用說明】
1、研讀學習目標,預習本框;熟悉本框知識,梳理知識結構,勾畫重點難點和易錯點。
2、在預習的基礎上:使用雙色筆,認真書寫,獨立完成,規范作答。
【學習目標】
1、理解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相互關系的原理
2、理解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
3、理解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方法。
【重難點】
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
一、自主學習
二、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一 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統一
情景1:奧巴馬亞洲之行重點何在?——牽牛要牽牛鼻子
去年4月美國總統奧巴馬開啟亞洲之行,分別訪問日本、韓國、馬來西亞、菲律賓,這些國家都是與中國有著領土紛爭的國家,同時都是美國在亞洲的重要盟友,是美國半月型包圍中國的重要組成部分,他此行的目的當然是為了遏制中國的崛起。當然,對奧巴馬來說,歐洲問題、非洲問題、美洲問題等等問題但也是不能小看的。
通過閱讀教材梳理知識,請你判斷“奧巴馬亞洲之行是有重點和中心的”這反映的是主次矛盾還是主次方面的哲學道理?
情景2:如何看待中美關系的發展——分清主流和支流
奧巴馬此次亞洲之行,雖有遏制中國之意,但言談間對中國的態度有了180度的轉彎,從在日本態度鮮明的遏制中國到最后訪問菲律賓時竟然高調稱與中國有太多的共同利益,并歡迎中國的崛起,在國際問題上將與中國一道開展合作。這似乎給美國在亞洲的小伙伴們驚呆了,看不懂奧巴馬亞洲之行的目的到底何在,也讓包括日本的“小伙伴”似乎感到了陣陣涼意?v觀中美關系由于歷史遺留的歧見和誤解還沒有完全消除,在兩國關系發展中,難免出現這樣那樣的消極摩擦也有共同利益合作的需要,然而,主流發展方向畢竟是現實和歷史的需要,不可阻擋或改變。
通過閱讀教材梳理知識,請你判斷“中美關系合作是主流”反映的是主次矛盾還是主次方面的哲學道理?
原理名稱 主要內容 側重點 聯系實際 關鍵詞
主次矛盾的關系 1.含義不同;
2.兩者關系: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互依賴;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復雜事物)
3、方法論不同 做事情
“牽牛要牽牛鼻子”“工作要做到點子上”“力氣要用在節骨眼上”“好鋼要用在刀刃上”“打蛇先打七寸”“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彈鋼琴”“畫龍點睛” 抓中心,
抓關鍵
核心問題 “作為主線”“作為主題”“第一要務”“重中之重”
主次方面的關系 1. 含義不同;
2. 兩者的關系:對立統一,既相互排斥、相互依賴、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3. 方法論不同 看問題
評價改革開放的得失,認識黨的功過,認識形勢,干部隊伍評價。“九個指頭和一個指頭”“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瑕不掩瑜”“改邪歸正”“失之東隅,收之桑 看本質、
分清主流、支流
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 篇4
一、學習指導
(一)知識網絡
(二)課程標準要求
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本框要求掌握的主要內容有:識記矛盾含義和基本屬性、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含義;理解矛盾同一性和斗爭性的關系、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的關系,深刻理解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哲學內涵;熟練運用相關方法論,敢于承認矛盾、揭露矛盾。
(三)學法指導
1.找一找“禍福相倚”與“得失轉化”的有關事例,從而揭示對立統一關系。
2.注意矛盾的共性與個性關系,正確理解、區分哲學上所說的“矛盾”、“斗爭性”與日常生活所用概念的區別。
3.查找資料撰文: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形成過程是如何體現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關系的。
二、知識點撥
(一)正確理解和把握矛盾的含義
1.矛盾雙方的對立和統一,是同時存在、始終不可分割的。我們應該在矛盾雙方的對立中把握它的統一,在統一中把握對立。
2.哲學上講的矛盾,既包括事物內部各要素之間的對立統一關系,也包括事物與事物之間的對立統一關系。
3.哲學上講的矛盾不同于邏輯學所講的矛盾。前者是指客觀事物本身所包含的既對立又統一的關系;后者則是指人們在敘述或回答問題時出現的首尾不一的現象,這種現象違反了邏輯規則。
4.要注意矛盾雙方的依存和轉化是客觀的、有條件的。
5.不能將哲學上講的矛盾、對立、斗爭等同于政治術語中的矛盾、對立和斗爭,后者僅是前者的一種表現形式。
例題:“人之為學,有難易乎? 學之, 則難者亦易矣;不學,則易者亦難矣。”這段話說明( 。
a.難與易因人而異 b.學與不學因時而異
c.學與不學的矛盾是主要矛盾 d.難與易的轉化是需要一定條件的
解析:本題旨在考查學生對矛盾概念的理解。學生應該準確把握矛盾雙方“統一”的含義:一方面,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相互依存;另一方面,矛盾雙方依據一定條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轉化。此話的意思是“難”與“易”的轉化,條件是“學”或“不學”。正確答案為d。
(二)正確理解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1.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有矛盾,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沒有的。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發展過程中,即事事有矛盾。自然界的各種運動形式都包含著矛盾;人類社會同樣存在著各種各樣的、極其復雜的矛盾;在人們的思維領域中,也存在著各種各樣的矛盾。一個矛盾解決了,又會產生新的矛盾,在新舊矛盾之間絕沒有哪怕是一剎那無矛盾的狀態,即時時有矛盾。
2.承認矛盾的普遍性是堅持唯物辯證法的前提。正確對待矛盾,承認矛盾的客觀性,這是正確認識矛盾的前提;勇于承認矛盾,敢于揭露矛盾,是解決矛盾的關鍵。同時,我們要善于分析矛盾,積極尋找正確的方法解決矛盾,防止片面化。
例題:基因是指生物性狀遺傳的基本因子。近年來,轉基因技術研究取得重大進步,已生產出轉基因大豆等食品。科學家還在進行將人類基因轉入某種動物基因的試驗,以便為人類器官移植提供來源。這表明( 。
a.矛盾貫穿于事物發展的始終
b.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c.事物之間存在著客觀普遍的聯系
d.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
解析:事物之間的聯系是普遍的、客觀的,基因作為生物性狀遺傳的基本因子,溝通著大豆、人類、動物之間的關系,是它們之間內在聯系的基本依據。a、b 項雖然正確, 但不符合題意,題干主要是講述人類實踐的客觀過程和客觀結果,并沒有揭示出認識的發展,故不選 d。正確答案為c。
三、學習自評
(一)單項選擇題
1.下列表述,體現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是( )
a.欲擒故縱,聲東擊西b.對癥下藥,量體裁衣
c.物極必反,相輔相成 d.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2.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關系是( )
a.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b.多數與少數的關系
c.原因與結果的關系 d.共性與個性的關系
3.大量使用農藥消滅害蟲,雖然有較好的效果,但殘留的農藥也會造成環境污染,給人類健康帶來危害,同時害蟲還會產生抗藥性,增大進一步防治的難度。這表明( )
、偈挛锏穆撓凳瞧毡榈蘑诿茈p方在一定條件相互轉化③事物的聯系是無條件的
、芊彩露家盐辗执,堅持適度原則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中醫講求對癥下藥,有時對同一類疾病根據不同病因采取不同的療法,稱為“同病異治”;有時又對不同的疾病根據相同的病理采取同一類療法,稱為“異病同治”!巴‘愔巍焙汀爱惒⊥巍弊钔怀龅墓餐c是重視( )
a.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的辯證關系b.內因和外因的辯證關系
c.意識的能動作用 d.從整體上把握現象之間的聯系
5.臺風給人民的生命財產帶來很大危害, 也給人類送來大量的淡水資源, 是維持地球能量平衡的重要因素之一。從哲學上看, 這表明( )
a.任何事物都有兩重性 b.事物之間是普遍聯系的
c.事物處于不斷發展的進程中 d.應該透過事物的現象認識其本質
6.“盡信書, 則不如無書。” 孟子這句話從哲學上告訴我們( 。
a.間接經驗不如直接經驗可靠
b.理論來源于實踐,而不是來自書本
c.在一定條件下,事物會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轉化
d.認識需要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二)非選擇題
1.辨析:任何事物之間都構成矛盾。
2.云南省地處邊陲,氣候溫暖濕潤,是我國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該省經過分析認為,本省具有資源、氣候、區位三大優勢,也有基礎產業薄弱、經濟結構單一、國民文化素質較低三大劣勢。根據這種狀況,該省制訂了自己的發展戰略,即建立綠色經濟強省、民族文化大省和中國面向東南亞的國際大通道。
云南省制訂發展戰略的思路,主要體現了哪些哲學道理?
四、能力拓展
1.國務院總理在XX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搞好做實個人賬戶試點工作,擴大試點范圍;加快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建設,今年把試點范圍擴大到全國40%的縣,到XX年,要在全國農村基本建立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和醫療救助制度。
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建設是如何體現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關系原理的?
2.辨析: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制造矛盾越多越能推動事物的發展。
五、相關信息
(一)矛盾具有普遍性、客觀性
矛盾普遍性、客觀性的含義: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貫穿于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即矛盾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矛盾是一切客觀事物所固有的,它的存在與發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學習矛盾普遍性、客觀性原理的方法論意義:(1)要承認矛盾是普遍的和客觀的,敢于承認矛盾,揭露矛盾,堅持用矛盾分析法分析一切的原則;(2)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堅持一分為二,防止片面性;(3)既看到事物內部對立的一面,又看到統一的一面,這種方法通俗地講就是一分為二。
(二)矛盾具有特殊性
矛盾特殊性的含義:矛盾著的事物及其每個側面各有其特點。這個特點不是外表的,而是內在的,它是一切事物的內在本質,也是一事物與其他事物相區別的內在原因或根據。
矛盾特殊性的表現:(1)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這些不同的矛盾構成了一事物區別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質;(2)同一事物在發展的不同過程和不同階段上有不同的矛盾,這些不同矛盾形成了事物發展的不同過程和不同階段;(3)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兩個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方法論意義:矛盾特殊性原理要求我們想問題、辦事情,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具體分析矛盾的特點,用不同的方法解決不同的矛盾。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我們在實際工作中正確認識事物的基礎和正確解決矛盾的關鍵,也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重要原則和活的靈魂。
(三)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的關系
矛盾的普遍性(共性)和特殊性(個性)不是各不相干的,而是不可分割的,二者是辯證統一的關系:(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聯結的。一方面,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過特殊性表現出來,沒有特殊性就沒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也離不開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沒有的。(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不是凝固不變的, 在不同的場合是可以變化的。從空間看,在一定場合是普遍性的東西,在另一場合則變為特殊性的東西, 反之亦然;從時間看,在一定階段是普遍性的東西,在另一發展階段則變成特殊性的東西, 反之亦然。
方法論意義:(1)應該遵循從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認識秩序;(2)掌握一般號召與個別指導相結合的、科學的工作方法。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系原理,是關于事物矛盾問題的精髓,是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哲學基礎,是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依據。
(四)正確理解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對立、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對立二者之間的關系
二者的區別:它們所回答的是哲學中的兩個不同的問題。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對立根源在于對世界本原問題的不同回答。凡主張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物質是世界的本原的,都屬于唯物主義的觀點。反之,則屬于唯心主義觀點。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對立根源于對世界究竟處于怎樣一種狀態所作出的不同回答。堅持用聯系的、發展的、全面的觀點看世界的屬于辯證法;采取孤立的、靜止的、片面的觀點看世界的屬于形而上學?傊,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回答的是世界本原是什么的問題,辯證法與形而上學回答的則是世界狀態怎么樣的問題。辯證法和形而上學都有唯物和唯心之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也各有辯證的和形而上學的區別。
二者的聯系:辯證法和形而上學從屬于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又受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影響和制約。辯證法和形而上學之所以從屬于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是因為:(1)一般來說,人們在認識世界的過程中,首先需要解決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問題,然后才能進一步解決這個世界的狀況怎么樣的問題;(2)如何解決世界的本原問題,規定了解決世界的狀況怎么樣問題的方向。
辯證法和形而上學對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具有影響和制約作用。因為客觀事物本身既是物質的,又是辯證的、聯系的、發展的。要正確地、如實地揭示世界的本質,不僅要堅持唯物的觀點,而且要堅持辯證的觀點。沒有辯證的觀點就不可能把唯物主義觀點貫徹到底,就不可能成為徹底的唯物主義者。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唯物論和辯證法是統一的。它們的研究對象都是客觀物質世界,只不過兩者研究的角度不同罷了。唯物論所要說明的是世界的本質“是什么”的問題 , 而辯證法所要進一步回答的則是世界的狀況究竟“怎么樣”的問題。二者相互滲透,不可分割。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唯物論是堅持辯證的唯物論,它在解決物質和意識的關系問題時是貫穿著辯證法的。同樣,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辯證法是唯物的辯證法,它在解釋世界狀況 “怎么樣”時,是從唯物論原則出發的,始終貫穿著唯物論。
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 篇5
一、課標要求
1.矛盾的含義 (b)
2.矛盾的普遍性 (a)
3.矛盾的特殊性 (a)
4.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辯證關系及其指導意義(b)
二、重點難點
1.矛盾的含義
2.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辯證關系及其指導意義
三、知識梳理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
(1)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內部 的哲學范疇,簡言之,矛盾就是 。
(2)矛盾的 和 是矛盾固有的相反相成的兩種基本屬性。
(3)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雙方 、 的屬性和趨勢,矛盾的斗爭性是指矛盾雙方 、 的屬性。
(4)同一以差別和對立為 ,沒有 ,就沒有矛盾雙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貫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發展;斗爭性寓于 之中,并為 所制約。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矛盾的普遍性,即 有矛盾, 有矛盾,承認矛盾的 是堅持唯物辯證法的前提。
(2)矛盾的特殊性,是指 。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系,也就是矛盾的 和 、 和 的關系。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關系原理,是關于事物矛盾問題的 ,是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 ,是我們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 。
四、課堂檢測
(一)判斷題
1. 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雙方相互吸引、相互聯結的屬性和趨勢。( )
2. 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并通過普遍性表現出來。( )
3.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的辯證關系原理,是關于事物矛盾問題的精髓。( )
4. 矛盾著的雙方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
5. 承認矛盾的普遍性是堅持唯物辯證法的前提。( )
(二)單項選擇題
6.哲學上所講的矛盾是指( )
a.事物內部所包含的相互依賴、相互影響的關系
b.敘述問題、回答問題時出現首尾不一、相互打架的現象
c.事物內部兩個方面相互排斥、相互對立的關系
d.事物內部包含的既對立又統一的關系
7. 下列體現了矛盾觀點的有( )
①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②失敗是成功之母 ③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芸讨矍髣 ⑤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 ⑥相反相成,相輔相成
a.①②④⑥ b.①②③⑥
c.②③④⑥ d.③④⑤⑥
8.“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這說明( )
a.任何事物都有矛盾 b.矛盾雙方相互依存
c.矛盾雙方的轉化是有條件的 d.矛盾雙方相互對立
9.矛盾的普遍性是指( )
a.事物有矛盾,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
b.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
c.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內部 d.事事有矛盾,時時有矛盾
10.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著的事物及其每一個側面各有其特點,其表現是( )
①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②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發展階段上各有其特點 ③事物矛盾的雙方也各有其特點 ④事事有矛盾,時時有矛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三)問答題
11.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全國各地都進行了有益的嘗試。被譽為“中國冬暖式大棚之父”的山東朱村黨支部書記王樂義,帶領群眾在冬暖式蔬菜大棚試驗成功并推廣后,他并沒有停下探索的腳步,帶領村民,發揮民智,大搞科研開發,使三元朱村的生產技術始終保持領先水平。十多年來,他還多次到全國各地傳授大棚技術和致富經驗,指導蔬菜生產,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作出了貢獻。
結合上述材料,依據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系的原理,對如何搞好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出建議。
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 篇6
【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
識記:矛盾、矛盾同一性、斗爭性的含義;矛盾普遍性、特殊性的含義。
理解:矛盾同一性與斗爭性的辯證關系;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系及其重要意義。
2、能力目標
通過矛盾同一性與斗爭性、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的學習,提高比較分析能力;學會用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辯證關系原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提高辯證分析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學會用矛盾的觀點看問題。堅定“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信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關系的原理是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同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哲學基礎,也是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依據。
【重點和難點】
重點、難點: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系。
【學習過程】 【導學設計】
1. 下列包含矛盾觀點的有( )
、 失敗是成功之母 ②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③ 刻舟求劍 ④ 居安思危 ⑤ 固步自封,夜郎自大
a. ①②③ b. ③④⑤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2. 矛盾著的雙方,可以相互轉化。這種轉化是( )
a. 有條件的 b. 無條件的
c. 多數情況下是有條件的 d. 多數情況下是無條件的
3. 下列說法中,最能體現矛盾同一性的是( )
a. 量體裁衣 b. 因材施教 c. 積勞成疾 d. 居安思危
4. “我們嘲笑別人的缺陷,卻不知道這些缺陷也在我們內心嘲笑著我們自己”。這其中蘊涵的哲學道理是( )
a. 矛盾雙方是相互依賴和相互影響的
b. 矛盾雙方可以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c. 矛盾雙方的地位是不平等的
d. 矛盾雙方各具有不同的特點
5.《老子•二章》中說:“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意思是說天下的人都知道美的東西是美的,丑就產生了;天下的人都知道善的東西是善的,惡就產生了。這說明( )
a. 善和惡不是客觀的,是人們頭腦里主觀自生的東西
b. 美與丑、善與惡是對立統一的關系
c. 在美丑、善惡的矛盾中,美與善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d. 美與丑、善與惡的矛盾各有其特殊性
6.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 )
a. 事物有矛盾,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
b.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
c.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內部
d.矛盾無處不在,無時不有
7. 毛澤東指出:“沒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一分為二,這是個普遍現象!泵珴蓶|上述論斷的含義是( )
① 在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們的思維中,矛盾都是普遍存在的② 一切事物都包含著兩點,即優點和缺點、成績和錯誤③ 復雜的事物包含著許多矛盾,其中有一個矛盾處于支配地位④ 矛盾存在于事物發展過程中,并貫穿于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8. 在現實工作和學習中,不敢正視矛盾和揭露矛盾,而是回避矛盾和掩蓋矛盾,這些表現實際上是( )
a. 否認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觀性
b. 否認意識是物質的反映
c. 否認意識具有能動性
d. 否認矛盾是既對立又統一的
9. 下列表述中,能夠體現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是( )
、賹ΠY下藥、量體裁衣②欲擒故縱、聲東擊西③因地制宜、因時制宜④物極必反、相反相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0. 據專家分析,人類基因用于醫學之后,病人到醫院就診,同樣的病情醫生根據;各人不同的基因可以采用不同的藥物和治療方法。這是因為( )
a. 事物矛盾的雙方各有不同的特點
b. 同一事物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各有其特點
c. 不同事物的矛盾沒有共同之處
d. 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點
11. 一事物之所以成為這個事物而不是他事物,就是因為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特點。這個“特點”主要是指( )
a. 事物的外部特征
b. 事物之間的對立統一關系
c. 事物內部的特殊矛盾
d. 解決矛盾的不同方法
12.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著的事物及其每一個側面各有其特點,其表現是( )
① 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 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發展階段上各有其特點
、 事物矛盾的雙方也各有其特點
、 事事有矛盾,時時有矛盾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13.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聯結的,這種聯結表現在( )
、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過特殊性表現出來
、 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并通過普遍性表現出來
③ 特殊性離不開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沒有的
④ 二者在不同的場合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 d. ③④
14. 下列關于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關系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沒有特殊性就沒有普遍性
b. 沒有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
c. 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區分是相對的
d. 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凝固不變的
15、近年以來,我國煤礦企業連連發生安全生產事故,造成了人民的生命財產損失。據統計,我國每年的煤礦事故經濟損失高達2500億元。受巨大經濟利益驅使,一些礦產地企業超限開采,置安全生產于腦后的高密度開采,是目前采掘業事故頻發的重要原因。
結合材料,說明企業安全生產與追求經濟利益的辯證關系。
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 篇7
《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教案
課前準備:
[學生分析]
哲學上的矛盾概念高度概括和抽象,對于剛接觸這一概念的學生來說,理解有難度,容易將生活中某些矛盾與哲學上的矛盾相混淆,因此 ,教學中應從具體事例入手,遵循由具體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體的教學思路。
[學生任務]
布置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在預習教材的基礎上,每位同學根據自己的理解,找幾個包含矛盾的事例,如名言、成語、寓言或某一事件等。
教學方法:
1.討論法、啟發式教學
2.用多媒體等現代教學手段輔助教學
教學重點、難點: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系。
教學內容分析:
這一框共有兩目。
第一目,矛盾的統一性和斗爭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著兩個方面——矛盾的定義——矛盾的兩個基本屬性——矛盾的同一性——矛盾的斗爭性——同一性和斗爭性的辯證關系。這一目的重點是讓學生理解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著矛盾,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
第二目,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這一目的邏輯順序是:事事有矛盾,時時有矛盾——承認矛盾的普遍性是堅持唯物主義的前途——矛盾的特殊性及其三層涵義——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系——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關系的原理是矛盾問題的精髓。最后得出結論: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體現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學習了唯物辯證法的矛盾觀,就要學會理論聯系實際,學會在生活、學習和工作中進一步運用所學的知識,處理好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設計:
導入設計:唯物辯證法認為,事物的聯系是普遍的、客觀的,整個世界就是一個普遍聯系著的有機整體。而這種普遍聯系的根本內容,就是矛盾,發展的根本動力也是矛盾,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人們認識世界,就是認識事物的矛盾;人們改造世界,就是解決事物的矛盾。矛盾分析的方法是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這些內容怎么來理解呢?從這節課開始,我們就學習——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
一、創設情境
1、先請幾位同學向全班介紹說明自己找的關于矛盾的事例,學生所講內容對錯與否,教師暫不評價,針對出現的問題,在隨后的教學中點評糾正。
學生: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教與學、同化與異化、遺傳與變異、 自由與紀律……
2、教師播放一段世界杯小組賽的比賽錄像,激發學生興趣,并啟發設疑:“誰來幫我分析一下,足球賽中包含哪些矛盾現象?”
學生討論回答,教師點評:“如攻與守,強與弱,勝與負,快與慢……等”引出課題,導入新課。
二、講授新課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
請大家根據剛才我們的舉例,概括出矛盾的含義。
1、矛盾的含義
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內部對立和統一關系的哲學范疇,矛盾就是對立統一。矛盾的對立屬性是斗爭性,矛盾的統一屬性是同一性。
教師扣住“對立”、“統一”進行概念分析,并結合前面學生的舉例及足球賽加以點評。
(有的同學可能把生活中的矛盾和哲學上的矛盾的概念混淆,日常生活中說的矛盾:往往說成沖突或不同意見。)看課本67頁課堂探究,引導學生區分辯證矛盾與邏輯矛盾
問題探究:1、愛因斯坦給光下的定義包含了什么哲學道理?
2、“自然界喜歡矛盾”,這里所說的“矛盾”是什么意思。
學生回答:略
老師提示:愛因斯坦給光下的定義包含了哲學上的“矛盾”的觀點,“自然界喜歡矛盾”里的“矛盾”就是哲學上講的矛盾的含義,不是邏輯矛盾。
邏輯矛盾是指人們在敘述或回答問題時出現的首尾不一、互相“打架”的現象;辯證矛盾是指事物本身所包含的既對立又統一的關系。
創設情境,多媒體播放:《自相矛盾》的故事。《韓非子》中有一寓言:“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矛盾之說也!
請問:寓言中所說的“矛盾”與唯物辯證法所講的矛盾是一回事嗎?為什么?
《韓非子》寓言中“矛盾之說也”,指的就是邏輯矛盾,但作為兵器的矛和盾,也確實有對立統一的關系。
2、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雙方相互吸引、相互聯結的屬性和趨勢。
創設情境,多媒體播放:漫畫“他敢剪嗎?”
請問:1、他為什么不敢剪?
2、通過這個事例我們可以得出什么結論呢?
學生回答略。
老師總結:在圖中,甲、乙二人的上與下是互相對立的,雙方在一定條件下處于平衡狀態,構成矛盾的統一體。雙方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地聯系在一起,互為存在的前提。因此,結論是“不敢剪”。剪斷繩子的后果會是什么呢?——失去矛盾的一方(乙),另一方(甲)也就不存在了。任何矛盾的雙方都存在著這種相互依存的關系。
再如:沒有作用力就無所謂反作用力,沒有化合就無所謂分解,沒有遺傳就無所謂變異,沒有胖就無所謂瘦,沒有進攻就無所謂防守,沒有戰爭就無所謂和平,沒有苦就無所謂樂,沒有窮就無所謂富……
通過這個事例我們可以得出:矛盾的雙方相互依賴,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為前提,雙方共處于一個統一體中。
創設情境,多媒體播放:
a.樂極生悲、否極泰來 b.福是禍之所倚,禍是福之所伏 c.失敗乃成功之母
d.滿招損,謙受益(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 e. “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人之為學有難易乎?學之,則難者亦易矣;不學,則易者亦難矣。”
運用:用矛盾的觀點來分析上面的話。
老師提示:矛盾雙方相互貫通,相互滲透、相互包含,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參考課本68頁的相關連接)
在理解矛盾的同一性時,要注意:
第一, 矛盾雙方的相互依存是 “一定條件”下的相互依存。
第二, 矛盾雙方的相互轉化,也需要一定的條件。
矛盾雙方的轉化是現實的、具體的,不是抽象的、虛幻的,因而需要一定的條件,沒有一定的條件,就不能實現轉化。
設計情境:貓和老鼠是一對“老冤家”,它們能在競爭中共同生存下來,是因為在同對方的斗爭中不斷完善自己:老鼠會“裝死”,貓會“假眠;老鼠晝伏夜出,貓的眼可以隨光線的陰暗而改變瞳孔的大小,夜間仍可看見東西;老鼠的聽覺極為靈敏,稍有動靜就藏得無影無蹤,貓則在腳下生成了肉墊,走起路來無聲無息。
請問:(1)貓和老鼠是怎樣在競爭中共同生存下來的?
(2)你還能舉出生物界的其他事例嗎?
提示:貓和老鼠能在競爭中共同生存下來,是因為矛盾的同一性,矛盾的雙方在相互斗爭中共同發展,貓和老鼠在同對方的斗爭中不斷完善自己。
3、矛盾的斗爭性:矛盾雙方相互排斥、相互分離的屬性,它體現著對立雙方相互分離的傾向和趨勢。
如大家所舉的新陳代謝過程中的同化與異化;生物之間的生存競爭……都是對立的具體表現。
設問:那么日常生活中的“斗爭”是否等同于哲學上所講的“斗爭”?如果不能,那么這兩者是何關系?請同學們再舉一些例子
提示:二者既有聯系又有區別。日常生活中所說的“斗爭”,僅僅是矛盾斗爭性的一種具體形式,哲學上所說的“斗爭性”,包括一切差異和對立。
分析學生所舉的事例,引導學生總結出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之間是什么關系。
4、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的關系
同一以差別和對立為前提,沒有斗爭性,就沒有矛盾雙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貫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發展;斗爭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為同一性所制約,沒有同一性,就沒有矛盾統一體的存在,事物同樣不能存在和發展。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矛盾的普遍性的含義
利用學生課前準備的矛盾的事例,引導學生總結出:事事有矛盾,時時有矛盾。從而得出矛盾的普遍性,承認矛盾的普遍性是堅持唯物辯證法的前提。
理解矛盾普遍性要注意幾點:
第一, 不能把“普遍性”理解為每一事物同周圍其他各種事物之間都有矛盾。(只有在一定條件下它們共處于一個統一體中,才構成矛盾關系)
第二,人們尚未認識,還不能對其矛盾作出科學解析的事物,并不等于矛盾不存在。
第三、人們不易覺察的矛盾,不等于矛盾不存在。
那么,我們怎樣來對待這些矛盾呢?
提示:承認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積極尋找正確的方法解決矛盾。
2、矛盾特殊性的含義
它主要有三種情形:(特點)
(1)不同事物有不同矛盾,如農業、商業、工業矛盾不同,班里同學樣子,愛好也不同
。2)同一事物在發展的不同過程和不同階段上有不同的矛盾。如一個人的成長不同階段具有不同特點。
(3)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兩個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矛盾雙方各有特點——關于西部大開發東部是“人口眾多” ,而且人口已經多到成為經濟發展的壓力和阻力;
西部則是“地大物博” ,但“地大”尚未很好開發利用,“物博”也仍是潛在的資源財富。
運用課本71頁探究活動,導出
3、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是辯證統一的關系
多媒體播放:公孫龍“白馬非馬”的故事;
漫畫“吃水果”。你可以悟出什么道理。
水果 蘋果、橘子、雪梨……
馬 白馬、黑馬、黃馬……
(共性) (個性)
分析: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不是各不相干的,而是不可分割的,二者是辯證統一的關系。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聯結的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的場合是可以相互轉化的你能舉例嗎?
你是男性 世界所有男性(個性)
。▊性) (共性) 全球人類(共性)
你是女性 世界所有女性(個性)
歸納: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過特殊性表現出來,沒有特殊性就沒有普遍性; 特殊性離不開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不是凝固不變的,在不同場合又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4、掌握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辯證關系原理對于正確認識事物,學會科學的工作方法有重要意義。
學生運用:請用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辯證關系原理說明“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的道理。
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辯證關系原理,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哲學依據。
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 篇8
1、知識目標:
。1)識記:
矛盾的含義、矛盾同一性及其兩方面含義、矛盾動斗爭性及其屬性、 矛盾普遍性的含義、矛盾特殊性及其三層含義。
。2)理解:
矛盾同一性和斗爭性的辨證關系及其重要意義;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證關系及其重要意義。
(3)運用:
列舉生活的事例,分析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理解世界是矛盾的世界,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矛盾的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根本觀點。
2、能力目標:
(1)使學生初步形成運用矛盾同一性和斗爭性相統一的觀點認識和把握事物的能力。
(2)使學生初步具有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證關系原理認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培養用對立統一觀點看問題的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1、矛盾原理及方法論
2、矛盾普遍性、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論
3、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證關系原理
教學方法:
1、討論法、啟發式、合作探究教學
2、用多媒體等現代教學手段輔助教學
課時安排:
教學過程設計:
導入設計:唯物辯證法認為,事物的聯系是普遍的、客觀的,整個世界就是一個普遍聯系著的有機整體。而這種普遍聯系的根本內容,就是矛盾,發展的根本動力也是矛盾,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人們認識世界,就是認識事物的矛盾;人們改造世界,就是解決事物的矛盾。矛盾分析的方法是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這些內容怎么來理解呢?從這節課開始,我們就學習——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
創設情境
1、先請幾位同學向全班介紹說明自己找的關于矛盾的事例,學生所講內容對錯與否,教師暫不評價,針對出現的問題,在隨后的教學中點評糾正。
2、教師播放一段世界杯小組賽的比賽錄像,激發學生興趣,并啟發設疑:“誰來幫我分析一下,足球賽中包含哪些矛盾現象?”
講授新課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
請大家根據剛才我們的舉例,概括出矛盾的含義。
1、矛盾的含義
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內部對立和統一關系的哲學范疇,矛盾就是對立統一。矛盾的對立屬性是斗爭性,矛盾的統一屬性是同一性。
看課本67頁課堂探究,引導學生區分辯證矛盾與邏輯矛盾
問題探究:1、愛因斯坦給光下的定義包含了什么哲學道理?
2、“自然界喜歡矛盾”,這里所說的“矛盾”是什么意思。
創設情境,多媒體播放:《自相矛盾》的故事。《韓非子》中有一寓言:“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肿u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矛盾之說也。”
問題探究:寓言中所說的“矛盾”與唯物辯證法所講的矛盾是一回事嗎?為什么?
2、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雙方相互吸引、相互聯結的屬性和趨勢。
創設情境,多媒體播放:漫畫“他敢剪嗎?”
問題探究:1、他為什么不敢剪?
2、通過這個事例我們可以得出什么結論呢?
創設情境,多媒體播放:
a.樂極生悲、否極泰來 b.福是禍之所倚,禍是福之所伏
c.失敗乃成功之母 d.滿招損,謙受益(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 e. “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人之為學有難易乎?學之,則難者亦易矣;不學,則易者亦難矣!
問題探究:用矛盾的觀點來分析上面的話。
在理解矛盾的同一性時,要注意:
第一, 矛盾雙方的相互依存是 “一定條件”下的相互依存。
第二, 矛盾雙方的相互轉化,也需要一定的條件。
矛盾雙方的轉化是現實的、具體的,不是抽象的、虛幻的,因而需要一定的條件,沒有一定的條件,就不能實現轉化。
創設情境:貓和老鼠是一對“老冤家”,它們能在競爭中共同生存下來,是因為在同對方的斗爭中不斷完善自己:老鼠會“裝死”,貓會“假眠;老鼠晝伏夜出,貓的眼可以隨光線的陰暗而改變瞳孔的大小,夜間仍可看見東西;老鼠的聽覺極為靈敏,稍有動靜就藏得無影無蹤,貓則在腳下生成了肉墊,走起路來無聲無息。
問題探究:(1)貓和老鼠是怎樣在競爭中共同生存下來的?
。2)你還能舉出生物界的其他事例嗎?
3、矛盾的斗爭性:矛盾雙方相互排斥、相互分離的屬性,它體現著對立雙方相互分離的傾向和趨勢。
問題探究:那么日常生活中的“斗爭”是否等同于哲學上所講的“斗爭”?如果不能,那么這兩者是何關系?請同學們再舉一些例子
4、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的關系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矛盾的普遍性的含義
理解矛盾普遍性要注意幾點:
不能把“普遍性”理解為每一事物同周圍其他各種事物之間都有矛盾。(只有在一定條件下它們共處于一個統一體中,才構成矛盾關系)
第二、人們尚未認識,還不能對其矛盾作出科學解析的事物,并不等于矛盾不存在。
第三、人們不易覺察的矛盾,不等于矛盾不存在。
那么,我們怎樣來對待這些矛盾呢?
多媒體播放:下面的漫畫你能認出他們是誰?
影星:成 龍 歌星:周 杰 倫 節目主持:李 詠 影星:張 曼 玉
問題探究:(1)看了上面四張名人的漫畫,從辯證法角度,你發現了什么?
(2)“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量體裁衣”等,都體現了針對矛盾的特殊性而采取不同的辦法,你還知道那些類似的成語?
2、矛盾特殊性的含義
它主要有三種情形:(特點)
。1)不同事物有不同矛盾,如農業、商業、工業矛盾不同,班里同學樣子,愛好也不同
(2)同一事物在發展的不同過程和不同階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如一個人的成長不同階段具有不同特點。(多媒體播放)
(3)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兩個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矛盾雙方各有特點——關于“西部大開發”,
東部是…;西部是…
3、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是辯證統一的關系
多媒體播放:公孫龍“白馬非馬”的故事;
漫畫“吃水果”。你可以悟出什么道理。
水果 蘋果、橘子、雪梨……
馬 白馬、黑馬、黃馬……
。ü残裕 (個性)
問題探究:1、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關系。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的場合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你能舉例嗎?
你是男性 世界所有男性(個性)
。▊性) (共性) 全球人類(共性)
你是女性 世界所有女性(個性)
歸納:
4、掌握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辯證關系原理對于正確認識事物,學會科學的工作方法有重要意義。
學生運用:請用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辯證關系原理說明“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的道理。
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辯證關系原理,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哲學依據。
隨堂檢測:
1、醫生讓一病人多吃水果,可病人拒絕吃蘋果、桔子、香蕉,并且喊:“我要吃水果!边@一病人的錯誤在于( )
a.否認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區別 b.忽視了共性和個性的轉化
c.夸大了共性與個性的聯系 d.不懂得矛盾的共性不能離開個性而存在
2、瓦斯作為威脅煤礦安全的“第一殺手”,令人不寒而栗。山西晉城煤業集團經過多年努力變害為寶,不僅降低了煤礦中瓦斯的含量,還將抽取出的瓦斯加以利用,使它成為清潔、方便的能源。這表明( )
a.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b.矛盾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源泉
c.矛盾的雙方相互排斥相互對立 d.意識對事物的發展起積極的能動作用
3、南北朝時的詩人王籍有“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的名句,而宋代的王安石則認為“一鳥不鳴山更幽”,黃庭堅說王安石的修改是“點金成鐵”。從哲學上看,王安石的錯誤在于( )
a.只見對立,不見統一 b.只見統一,不見對立
c.只見相互依存,不見相互轉化 d.只見相互轉化,不見相互依存
4、哲學上講的“一分為二”與“合二為一”,體現了事物矛盾雙方( )
a.在一定條件下相互依存 b.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c.既對立又統一的關系 d.既相互區別又相互排斥
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