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說課設計
1、知識目標:
(1)識記:
矛盾的含義、矛盾同一性及其兩方面含義、矛盾動斗爭性及其屬性、 矛盾普遍性的含義、矛盾特殊性及其三層含義。
(2)理解:
矛盾同一性和斗爭性的辨證關系及其重要意義;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證關系及其重要意義。
(3)運用:
列舉生活的事例,分析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理解世界是矛盾的世界,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矛盾的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根本觀點。
2、能力目標:
(1)使學生初步形成運用矛盾同一性和斗爭性相統一的觀點認識和把握事物的能力。
(2)使學生初步具有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證關系原理認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培養用對立統一觀點看問題的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1、矛盾原理及方法論
2、矛盾普遍性、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論
3、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證關系原理
教學方法:
1、討論法、啟發式、合作探究教學
2、用多媒體等現代教學手段輔助教學
課時安排:
教學過程設計:
導入設計:唯物辯證法認為,事物的聯系是普遍的、客觀的,整個世界就是一個普遍聯系著的有機整體。而這種普遍聯系的根本內容,就是矛盾,發展的根本動力也是矛盾,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人們認識世界,就是認識事物的矛盾;人們改造世界,就是解決事物的矛盾。矛盾分析的方法是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這些內容怎么來理解呢?從這節課開始,我們就學習——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
創設情境
1、先請幾位同學向全班介紹說明自己找的關于矛盾的事例,學生所講內容對錯與否,教師暫不評價,針對出現的問題,在隨后的教學中點評糾正。
2、教師播放一段世界杯小組賽的比賽錄像,激發學生興趣,并啟發設疑:“誰來幫我分析一下,足球賽中包含哪些矛盾現象?”
講授新課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
請大家根據剛才我們的舉例,概括出矛盾的含義。
1、矛盾的含義
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內部對立和統一關系的哲學范疇,矛盾就是對立統一。矛盾的對立屬性是斗爭性,矛盾的統一屬性是同一性。
看課本67頁課堂探究,引導學生區分辯證矛盾與邏輯矛盾
問題探究:1、愛因斯坦給光下的定義包含了什么哲學道理?
2、“自然界喜歡矛盾”,這里所說的“矛盾”是什么意思。
創設情境,多媒體播放:《自相矛盾》的故事。《韓非子》中有一寓言:“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矛盾之說也。”
問題探究:寓言中所說的“矛盾”與唯物辯證法所講的矛盾是一回事嗎?為什么?
2、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雙方相互吸引、相互聯結的屬性和趨勢。
創設情境,多媒體播放:漫畫“他敢剪嗎?”
問題探究:1、他為什么不敢剪?
2、通過這個事例我們可以得出什么結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