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在交流中傳播教案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識記:(1) 文化傳播的途徑,大眾傳媒的作用
理解:(1) 中外文化交流的意義
2、能力目標:
(1)教育學生明白文化交流、傳播的必要性,做文化傳播的使者。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要立足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著眼于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歷史與現實、東方與西方的文化交匯點上,發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長處,在內容和形式上積極創新,努力鑄造中華文化新的輝煌 。
二、【重點、難點】:
1.文化交流、傳播的必要性
三、【方法點津】:
(1)教師啟發、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思考,討論、交流學習成果。
四、【教學建議】教學中通過展示文化素材和實例,讓學生感悟交流、傳播的必要性
五、【教學過程】
通過上一節的學習,我們知道了世界文化的多樣性,應該尊重各民族的文化特點,互相交流、共同發展。這一節我們進一步探究文化是如何交流、傳播的問題。
(一)、生活中的文化傳播
◇課堂探究:(1)旅游歸來,介紹異國他鄉的風俗人情、奇聞趣事;闔家團聚,高談闊論各自的所見所聞;獨居一室,打開收音機收聽節目……這些現象具有哪些共同特點?生活中還有哪些現象屬于文化傳播?
(2)你能歸納出文化傳播主要有哪幾種方式嗎?
◇ 探究提示:(1)這些現象都屬于文化傳播,通過這些活動傳遞知識、信息、觀念、情感和信仰等。生活中朋友聚會、參加娛樂活動、在家上網看電視等,都屬于文化傳播。
(2)文化傳播主要方式有:商業活動、人口遷徙、教育、文化娛樂活動等。
1.文化傳播的含義
文化交流的過程,就是文化傳播的過程。那么何為文化傳播?人們通過一定的方式傳
遞知識、信息、觀念、情感和信仰,以及與此相關的所有社會交往活動,都可視為文化傳播。
2.文化傳播的途徑
(1)商業活動
商人進行貿易活動時,不僅通過商品交換將商品中蘊涵的豐富文化加以交流,而且通過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過程交流文化。地處印度西北的東西商道一著名的絲綢之路必經之地,成為后代印度、希臘、波斯和中國四大文化匯合交融的樞紐。中、印兩國的文化交流歷史悠久,成書于公元前3世紀的印度《政事論》一書中,論述了支那(指中國的秦朝)及絲織品。隨著各自國家經濟和文化的發展,在以后的數個世紀里,兩國的聯系比較頻繁,除絲綢之路外,兩國貿易往來的主要通道有:滇緬道、西藏道、安南道和海南道(水路)。商路的開通,貿易的往來,促進了兩國文化的交流和傳播。印度的天文學、數學、音樂、舞蹈、建筑藝術、制糖等,對中國的影響是十分明顯的。中國的石窟藝術、佛塔的建造和佛教美術等,就是直接受到印度佛教文化熏陶的杰作。同時中國對印度文化的影響也是多方面的,如哲學、科學技術等方面。總之,中印古代文化的交流與傳播,與兩國問頻繁的貿易往來分不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