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在交流中傳播
一、選擇題
1.公元7----11世紀,大批阿拉伯半島的居民移民到兩河流域和埃及,隨著移民對伊斯蘭教的傳播,伊斯蘭教迅速成為當地的主要宗教,材料體現了:
a.教育是文化傳播的重要途徑b.人口遷徙是文化傳播的重要途徑
c.戰爭是文化傳播的重要途徑d.古代商貿是文化傳播的重要途徑
隨著我國對外開放水平的提高和中外貿易的發展,西方國家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思想、思維方式也不知不覺地進入我們的生活中。回答2——3題:
2.上述材料主要說明
a、經濟活動必然推動文化的進步b、商貿活動是文化傳播的重要途徑
c、教育是文化傳播的又一重要途徑d、我國加快了中西文化交流的步伐
3.在中西文化的相互激蕩中,我們應該
a、學會西方國家的生活方式b、推崇西方國家的價值觀念
c、崇尚意識形態的多元化d、作出正確的文化選
近年來,中法兩國元首互訪并互辦文化年。回答4-6題。
4.中法兩國互辦文化年,發展文化交流的事實表明
a.各民族文化之間差異在縮小
b.兩國政府和人民的價值觀趨同
c.大眾傳媒是現代文化傳播的手段
d.社會制度不同的國家能夠互相借鑒,互利雙贏
5.中法文化交流應提倡“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這說明
a.認同本民族文化就是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b.消除各民族間的文化差異是文化交流的終極目標
c.不同民族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規律,又有自己的個性和特征
d.發展民族間文化交流的目的是為了建立“大同社會”
6.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下,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能夠產生以下影響
①促進世界文化的多樣性的發展②推動國家政治經濟關系的發展③消除民族隔閡和偏見④損害兩國的根本利益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7.德國地理學家馮•李希霍芬將中亞與中國進行絲綢貿易的商道稱為“絲綢之路”。然而,商人們運輸的不僅僅是商品,在進行商品交換的過程中,古希臘的哲學、科學,中國的印刷術,阿拉伯人的數學等文化也相互交流。這充分印證了在很長的人類歷史中
a.文化從產生就處于傳承和創新狀態
b.商業貿易是文化傳播的重要途徑
c.古代的商人們都具有很高的文化素養
d.不同文化既沖突又共處是世界文化發展的主流
8.“博客”意指“網絡日志”,是繼e–mail、bbs、icq之后的第四種網絡交流方式。截止XX年底,我國博客規模已經達到9000萬人。從文化傳播與交流的角度,下列對包括博客在內的網絡交流方式認識正確的是
a.意味著舊的文化傳播方式的徹底消失
b.能夠日益顯示文化傳遞,溝通、共享的強大功能
c.科學技術的進步是推動文化發展的決定因素
d.文化的繼承與發展,是一個新陳代謝、不斷創新的過程
9.近年來,中國文化走出去的話題越來越熱。從孔子學院到“中法文化年”。從動畫片《中華小子》在法國熱播并獲得動畫大獎到《于丹<論語>心得》版權被韓國人搶購,事例不勝枚舉。假如以此為話題,圍繞中國文化走出去的意義寫一篇政治小論文,你認為比較合適的理論視角是
①文化與綜合國力②文化交流:做傳播中華文化的使者
③文化的繼承性與文化發展④經濟全球化與文化一元化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10.XX年3月15日,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開幕,據網上調查,約有近3億人通過電視、廣播、網上點擊等方式收聽、收看開幕式的實況。這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