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文化在交流中傳播》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政治:
一、課標內容要求:列舉現代文化傳播的主要方式,評估它們各自的特點;理解傳媒技術的進步,以及教育和學習方式的變革對文化傳承具有深刻的影響。
二、教學理念:《文化在交流中傳播》這節課的課堂教學,采取多種教學方法靈活運用的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注重新課程理念的運用,在實際教學中使學生改變以往被動學習的局面,通過創設情境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與思考的積極性,以學生的探究達到解決教學的重點難點的目的,從而實現師生互動教學相長的良性教學。
三、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了解文化多樣性的表現,了解文化傳播的含義、途徑和方式;
2、理解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認識文化多樣性的價值;
3、理解尊重文化多樣性的必要性以及對待文化多樣性的態度和原則;
4、理解傳媒技術的進步對文化傳播的影響,加強中外文化交流。
(二)、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體會文化多樣性的獨特魅力、正確對待多元文化的能力。
2、教育學生明白文化交流、傳播的必要性,做文化傳播的使者。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幫助學生充分認識、關注世界文化的特殊性和獨立性,增強中華文化的自豪感;明確在保持自己傳統文化精華的基礎上,共同建筑新世紀的多元文化。
四、教學方式:本課以講授法為主,輔以案例教學法以及概念、原理教學法。
五、教學手段:多媒體
六、【新課教學】:
(一)、生活中的文化傳播
那么什么是文化傳播呢?文化傳播是人們通過一定的方式傳遞知識、信息、觀念、情感和信仰,以及與此相關的所有社會交往活動。大家仔細觀察這個概念,傳播是對應概念里的傳遞,那么文化呢?
生:知識、信息、觀念、情感和信仰,以及與此相關的所有社會交往活動。
師:那么,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文化是個抽象的概念,當我們提到文化傳播時,其實傳播的是體現文化的各種具體的形式。大家還記得在第一單元我們學過文化的表現形式都有哪些呢?請大家翻開課本第8頁回顧一下。
生:思想、理論、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學、文學、藝術等都屬于文化。
師:沒錯,理解了這一點,對于文化傳播這一概念的理解也就順理成章了。
板書:1、文化傳播的含義。
師:就像聲音是通過一定的媒介來傳播才能使人聽到一樣,文化也必須通過一定的方式和途徑才能為人所知,要不然就像開在深山里的花,只能孤芳自賞,無法促進交流與比較。中國歷史源遠流長,中化文化絢麗多樣,在這幾千年里,各種文化是以什么樣的途徑相互開展交流與合作的呢?請大家閱讀課本第34至35頁,作出總結歸納。
板書:2、文化傳播的途徑
生(思考):課本中提到了三種重要途徑,分別是商業活動、人口遷徙以及教育。
(1)商業活動
創設教學情境: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
師:提起古代的商業貿易,我們很容易聯想到著名的絲綢之路,它作為一條商業路線,連結了古代亞洲、歐洲和非洲。同學們通過閱讀課本上的材料可以知道,中國通過絲綢之路向國外輸送的是什么?
生:四大發明、養蠶絲織技術、絲綢織品、茶葉、瓷器等。
師:那么,國外通過絲綢之路又向中國輸入什么呢?
生:中亞的駿馬、葡萄、印度的佛教、音樂、熬糖法、醫藥,西亞的樂器、金銀器制作技術、天文學、數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