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第三課《文化的多樣性與文化傳播》
【課標再現】
內容目標
提示與建議
二、文化傳承與創新
2.6賞析不同民族文化的精粹,展現不同民族文化的差異,確認文化多樣性的價值,樹立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觀念。
¨ 資料演示:各民族傳統節日各具民族文化韻味。
¨ 從理解和尊重多種文化的角度,討論多元文化存在的意義。
¨ 討論或撰文:以“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為主題。
2.8列舉現代文化傳播的主要方式,評估它們各自的特點;理解傳媒技術的進步,以及教育和學習方式的變革對文化傳承具有深刻的影響。
¨ 文化傳播有多種途徑;傳播和借鑒對文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 討論:“現代信息技術對文化傳承的影響”。
¨ 教育具有選擇、整理、傳遞、保存、改造和創造文化的重要功能;教育和學習方式的變革對文化傳承具有深遠影響。
¨ 演示:學習型社會的特點。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了解不同民族文化文化的精粹及其差異,確認文化多樣性的價值
(2)理解世界各民族的長期交融,對現代文明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3)明確不同文化的交流、借鑒和融合是人類文明向前發展的重要動力
(4)理解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
(5)了解文化的傳播與借鑒對文化發展的重要性
(6)了解文化傳播的方式及其特點
2、能力目標
(1)從民族節日、文化遺產中感受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2)認同不同民族文化的差異性、尊重文化多樣性
(3)在實際生活中傳播中國文化
3、情感、態度、值觀目標
(1)尊重不同民族文化,促進文化的多樣性
(2)歡迎世界各國文化在中國傳播,自覺推動中國文化走向世界
二、教學重難點
世界文化的多樣性
三、教學工具
多媒體課件
四、課時
3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學生活動欣賞俄羅斯民歌《卡秋莎》、中國民歌《茉莉花》、韓國《大長今》,談談你的感受。
(引導學生感受民歌中體現了各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
世界上每個國家、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從民族音樂、節日、文化遺產等中,人們能夠深切感受到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二、正文
一、世界文化的多樣性
(一)異彩紛呈,交相輝映
引:世界上各個國家和民族自己獨特的文化,會集中在民族節日和文化遺產中展現出來。
1.民族節日: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學生活動:學生在預先準備的基礎上分別介紹中國和外國的傳統節日,展現文化多樣性
(1)民族節日,蘊涵著民族生活中的風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倫理等文化因素,是一個民族歷史文化的長期積淀。
舉例:我們的祖幽是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我們的祖先創造了極其豐富的文化,留下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傳統節日。它反映了我國各族人民的傳統習慣、道德風尚和宗教觀念等。如我國的傳統節日:春節、元宵節、龍頭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等。
(2)慶祝民族節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達
舉例:在傳統節日中,春節、元宵節、清明節、中秋節被合稱為“中華民族的四大傳統節日”。“獨存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春節是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春節期間慶祝活動豐富多彩,通過掃塵、守歲、掛年燈、貼春聯、放鞭炮、拜年、舞獅子、耍龍燈、踩高蹺、賞花燈等習俗活動,祝福新的一年團圓發財、萬事如意,整個節日期問充滿著喜慶的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