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活動與社會發展的關系》教案
一、教學設計個人和社會的關系是第七課人生觀的中心,是正確進行人生選擇的前提和基礎。只有抓住了它,才能從總體上把握本課的內在聯系,并把握本課所要解決的基本觀點,因此它在第七課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本框基礎知識部分內容比較簡單,學生可以在課前預習掌握,而課堂上應該重點突出對問題的討論,所以我對教材進行了適當的處理。課前發給學生本框填空式的知識結構圖和思考問題“根據自己的所見所聞,談談個人活動對社會生活所發生的影響”進行預習,掌握基礎知識。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一些事例分析讓學生來深入領會個人活動與社會發展的辨證統一關系,以及把握個人活動受社會發展的制約,個人離不開社會的道理。本節課的重點應放在通過對問題的討論,幫助學生在社會生活中遇到逆境的時候,如何正確處理個人與社會的關系。
二、課堂實錄
(上課前老師把課前預習的填空式的本框知識結構圖用幻燈片展示出來。)
(上課鈴聲響后)
師:同學們,幻燈片展示的知識結構圖是我們今天這堂課所要學習的理論知識,你們在課前已經預習了,下面我請一位同學完成以上填空。(叫一位女生)你來填。
生:第(1)點的空是填“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學生一邊說填的內容,老師一邊在屏幕上顯示內容)它包括的兩方面①是填“能動的影響”,②是填“制約”。第(2)點包括的兩方面①是填“相互區別,不能等同”,下面是“社會”。②是填“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師:很好,請坐。接下來請同學們看一段愛因斯坦的名言。(幻燈片展示愛因斯坦的名言,叫一位學生)你來讀。
生:我們吃別人種的糧食,穿別人縫的衣服,住別人造的房子。我們的大部分知識和信仰都是通過別人創造的語言由別人傳授給我們的……個人之所以成為個人,以及他的生存之所以有意義,與其說是靠他個人的力量,不如說是由于他是偉大人類社會的一個成員,從生到死,社會都在支配著他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
師:很好,請坐。愛因斯坦的這段名言給我們說明了什么?
生:(部分小聲答)個人與社會有密切關系。
師:對,個人的成長離不開(故意停頓,等學生回答后半句。生:社會發展)這句名言體現了個人活動與社會發展存在著密切的關系。(把幻燈片切換到本框知識結構圖)個人活動與社會發展存在著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關系。我們如何理解這一關系呢?我們先來欣賞毛澤東的一首詩《沁園春雪•江山如此多嬌》。(幻燈片展示,請學生齊讀)
生:(情緒高昂齊讀)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師:這首詩同學們很熟悉,毛澤東在這里提到了幾位英雄人物?
生:(齊)五位。
師:哪幾位?
生:(齊)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
師:哪位同學能說說秦始皇、唐太宗、成吉思汗在歷史上的顯赫功業?(叫一位學生回答)
生:秦始皇建立了中國第一個統一的封建中央集權制國家;唐太宗的“貞觀之治”是中國封建時代最著名的“治世”。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把中國的疆域向西擴張了許多。
師:這位同學的歷史知識很豐富,這里要說明的是成吉思汗在向西擴張中犯有屠殺無辜的罪過。毛澤東在這首詩中是如何評價他們的?(叫一位學生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