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活動與社會發展的關系》教案
生:每個人活動都會對社會產生一定的影響,有的人對社會做出貢獻,人民永遠記住他;有的人不僅沒有做貢獻,而且還危害社會,這樣的人活著如同死了一樣。
師:講得很好,請坐。(走到另外一組第四排的男生跟前)請你也來講講。
生:個人活動符合社會發展規律和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這樣的人永遠活在人民心中;個人活動背離社會發展規律和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這樣的人雖生猶死。
師:這位同學能用我們剛剛學過的理論知識來回答非常好,請坐。每個人的活動都會作用于社會,對社會歷史產生一定的作用,不同的人,作用大小及性質是不同的。
師:魯迅先生是我國現代偉大的思想家、文學家和革命家。他所處的時代,正是中華民族災難深重、面臨生死存亡嚴重威脅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在這樣嚴酷的環境下,魯迅為了喚醒民眾精神的覺醒和民族的解放,付出了自己畢生的精力,因此被中國人民譽為“民族魂”。所以,個人活動還要受到社會發展的制約。(幻燈片再次切換到知識結構圖)
師:在社會發展過程中,哪些因素制約著個人活動?(生:社會環境)我們在坐的同學高三畢業后肯定想考上一所理想大學,然后找一份理想的工作。為什么呢?
生:(部分學生)環境對人發展的制約。
師:對呀!個人活動受社會環境的制約,具體表現為經濟、政治、文化制度條件的宏觀性、整體性的制約;還會受到家庭、社會環境以及工作環境、人際關系等的制約。人們選擇社會環境是認識到了社會環境對人們發展的制約,但必須看到選擇社會環境并不能使人逃避社會環境的制約。個人必須重視自身素質的提高。除此之外,個人活動受社會發展規律的制約。
師:通過以上學習,我們可以看出,個人與社會的關系是辨證統一的關系。(看屏幕知識結構圖)它們既相互區別,不能等同。個人與社會相比較,社會更為根本、起決定作用。又相互依存,密不可分。個人是社會中的個人,社會是由個人組成的社會。我們要反對把個人凌駕于社會之上的錯誤觀點。
師:我們在了解了個人與社會的辨證關系之后,將通過事例分析,在實際生活中如何正確處理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展示“如何正確處理個人活動與社會發展的關系”標題)
師:下面我將要給同學們出示一幅照片,你們猜猜他是誰?(老師一邊出示照片,一邊說“他可是一位帥哥噢!”生:笑,很感興趣看照片)
生:(大聲齊聲)韓寒。
師:誰能給大家介紹韓寒?
生:(大部分學生回頭看后排坐的一位女生,笑著叫到)郭佳妤。
師:大家推薦的準沒錯!郭佳妤同學,請你來介紹韓寒。
生:韓寒是我崇拜的偶像。(師:“也是很多人崇拜的偶像”。生:笑。)他在第一屆“新概念作文大賽”中,作為高一學生以《杯中窺人》獲一等獎。他的代表作是小說《三重門》。他有寫作的天賦,但其他功課不好,重讀高一的他,仍然有七門課亮起了紅燈,他不得不退學。但他并沒有放棄寫作,他以一股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在文學界闖蕩。他有正義感,說出我們中學生不敢說的話。他還敢和文學界一些知名人士叫板。網上有他開的博客,點擊率很高。他還是一名職業賽車手。(其他學生露出佩服的眼神)
師:不愧是韓寒的崇拜者,了解得很多。(幻燈片顯示韓寒的資料)我們如何看待韓寒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