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第三課《文化的多樣性與文化傳播》
(2)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異,理解個性,和平共處,共同促進世界文化的繁榮
舉例:中法文化年、雅典奧運會到北京奧運會的會徽變化體現了文化的個性與共性,繁榮奧運文化,《從奧林匹亞到萬里長城》(張藝謀)
(3)尊重文化多樣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發展好本民族文化
舉例:學習本民族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本民族的優秀文化
二、文化在交流中傳播
(一)生活中的文化傳播
1.文化傳播的含義
──文化交流、借鑒與融合的過程,就是文化傳播的過程。
人們通過一定的方式傳遞知識、信息、觀念、情感和信仰,以及與此相關的所有社會交往活動,都可視為文化傳播。
2.文化傳播的途徑
學生活動:閱讀p-1/34—35,了解文化傳播的主要途徑有哪些,并舉例分析。
(1)商人進行的貿易活動是文化傳播的重要方式
──商人不僅通過商品交換將商品中蘊含的豐富文化加以交流,而且通過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過程交流文化。
舉例:絲綢之路。中國的石窟藝術、佛塔的建造和佛教美術等,就是直接受到印度佛教文化熏陶的杰作。同時中國對印度文化的影響也是多方面的,如哲學、科學技術等方面。
茶馬古道風景是唐代以后,特別是清朝光緒年間至民國時期思茅通往昆明、西藏、瀾滄、打洛、洵甸等地的茶馬道,也是思茅物資交流、進行貿易的南方絲綢之路。
(2)人口遷徙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徑之一
──每一次大規模的人口遷徙,都意味著大規模的文化傳播,都會對當時當地的經濟、政治、文化生產極大的影響。
學生活動:p35活動
(兩晉之際,由于漢族統治階級內亂和少數民族內遷,山東、山西淪為主戰場。永嘉之亂后的人口流動,是中國歷史上中原人口南遷的第一次高潮。中原人口南遷的第二高潮發生在唐朝的安史之亂以后,大批北方人涌入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兩宋之際,靖康之亂引起北方人口的第三次南遷高潮。
隨著大批北人南遷,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經濟重心的南移也帶來了文化重心的南移。以風俗習慣為例,南遷的北人給南方帶去了很多新的風俗習慣,促進了南北風俗的融合,如南宋都城?臨安,即使是南方本地人開的酒館也往往仿效汴京舊俗,在門前張掛爐子燈;茶館則學北方張掛名人畫像。更有趣的是,北方人吃蒸餅的時候習慣于先去掉皮,原本是因為北方風塵較大,但南方人也跟著學,去了皮才吃。)
舉例:古時朋友相逢稱“攜手”,等于現代的握手。離別時稱“解手”。宋秦觀詩有:“不堪春解手,更為客停舟!笨墒堑搅嗣鞔@個充滿友情的詞,就變成了另一種含義了。明代的人口遷徙。每次遷移,均以萬戶計,攜家帶眷,狼狽不堪,所以在未集結上路之前,每每有人逃亡。押解之官吏,為了防范人民逃走,把他們繩捆索綁,挽結串聯,使其魚貫而行。旅途漫漫,動輒數月,移民大小便時,就得請求官吏,把捆綁手臂的繩索解開,便后,再重新捆綁。時間一久,移民要求大小便時,便簡單的呼叫:“我要解手!”從此這個詞就成了“上廁所”的專有名詞了。
(3)教育是文化傳播的又一重要途徑
a.人們通過學習各種文化課程,能夠獲得不同的文化知識。
舉例:讀書是與古人的對話、與外人的對話
b.各國互派留學生和訪問學者更是一種更為直接的文化傳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