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政治生活》第三單元第五課第二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
教學目標
課程標準內容目標:說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
1.知識目標
理解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
2.能力目標
提高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分析政治現象的能力,分析說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適合我國國情,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優越性。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認同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優越性。
(2)初步樹立公民要為完善和鞏固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作努力的觀念。
教學重點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
教學難點
民主集中制原則
教學方法
情景教學法、討論與歸納法相結合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 學 過 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導入新課
關注熱點:十屆人大四次會議召開(出示視頻)
今天和同學們一起探討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就是以“人民代表大會”為基石的,即:這項制度主要就是通過人民代表大會的組織和活動來體現的。
觀看視頻,引發思考 ,發表見解。
用剛剛發生的熱點大事導入,能激發學生的興趣。
通過視頻材料讓學生整體感知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推進新課
背景材料(旁白):1980年,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并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開始征收個人所得稅,同時確定了個稅800元的起征點。二十幾年過去了,我國的經濟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的收入水平已經是原來的幾十倍了。個稅起征標準卻保持了25年未變,使其在調節社會收入分配方面的功能大為減弱。于是公眾呼吁“提高個稅起征標準”的呼聲越來越強烈。
去年,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在充分調查、充分認證的基礎上,提出了適當調整個人所得稅扣除標準的初步方案,要提請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修改個人所得稅法中相關的條款。
一、活動設計
個稅起征點的調整關系到千家萬戶的利益,我們大家肯定也十分關注,也想發表自己的意見和建議。
角色扮演:我們全班同學扮演某市全體市民
①我們全體市民都去嗎?
師生共同探究得出:從我國的國情考慮,不可能每個人都直接參與國家權力的行使,要通過直接或間接的方式選舉代表參加……
②你們準備選誰去呢?為什么?
師生共同探究得出:選舉過程中選民可以充分表達各自的想法,享受到充分的民主,選出值得信賴的代表代表自己行使權力……
③對他有什么要求?如果他不能切實履行職責怎么辦?
師生共同探究得出:代表是人民民主選舉產生的,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如果他不能真正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人民可以選他,也可以罷免他……
去年,在人大組織立法聽證會,廣泛聽取和考慮各方建議的基礎上,10月27日,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上參會的150名代表全額表決通過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起征點由起初草案中提出的1500元調整到1600元,決定于XX年1月1日起施行。
小結:人大代表由人民民主選舉產生,組成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人民統一行使權力;對重大問題的決策,由人民代表充分討論,實行少數服從多數原則,民主決定;對違反人民意志和利益的或不稱職的代表,人民有權依照法律程序予以罷免。(從人民代表大會與人民的關系角度理解民主集中制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