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第三課《文化的多樣性與文化傳播》
(三)尊重文化多樣性
1.對待文化多樣性的正確態度
──正確的態度是:既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之間,應該相互尊重,在發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時,共同維護、促進文化的多樣性。
舉例:在歷史上,人們對異文化的態度有著不同的表現,既有虛心學習不同文化、與異國平等交往的例子,如唐代玄奘西天取經;也有盲目自大、貶低、排斥異文化的情況,如西方殖民者對非洲文明的懷疑,阿富汗塔利班政權炸毀舉世聞名的巴米揚大佛;還有妄自菲薄、盲目崇拜異文化的現象,如中國新文化運動時期,激進民主主義者全盤否定中國傳統文化,盲目崇拜西方文明。
2.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樣性
(1)尊重文化多樣性是發展本民族文化的內在要求
a.每個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每個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這個民族歷史發展的產物和人民智慧的結晶
舉例:中國古代的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火藥,是舉世聞名的四大發明,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重大貢獻。四大發明改變了整個人類歷史進程,是中國古代文明的集中體現。
b.在一個民族的歷史與現實中,民族文化起著維系社會生活、維持社會穩定的重要作用,是這個民族生存與發展的精神根基。
舉例:中國傳統的安身立命觀念最注重個人的自我德性修養,其中,儒家的修養理論影響最為深遠。孔子把“仁”作為最高的道德思想,孟子注重仁義并舉,為了實現仁的理想,主張“舍生取義”。在儒家道德的熏陶下,中華民族的無數崇道貴德的志士仁人躬身踐行,以仁愛為核心,不斷衍生出許多道德性的規范,如寬恕、節儉、禮讓等。這些傳統美德,已經和整個中華民族血脈相連,成為民族精神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們在維系中華民族成員間相互理解與信任、促進民族聚合力、增強民族自豪感、培養愛國情操等方面,起著重要的歷史作用。
(2)尊重文化多樣性,是實現世界文化繁榮的必然要求
a.一個民族的文化成就,不僅屬于這個民族,而且屬于整個世界
舉例:阿富汗塔利班政權炸毀舉世聞名的巴米揚大佛
b.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舉例:斯賓格勒認為,世界上有8個獨立的、已經發展完成文化民族,它們是希臘(古典)、阿拉伯、西方、印度、中國、埃及、巴比倫、墨西哥,此外還有尚未完成的俄羅斯,總共有9個文化團體。
學生活動:p33的活動
(文化遺產是一個民族的“身份證”,從文化意義上標識出一個民族的個性和一個民族的歷史記憶。文化遺產是人類社會發展的見證,是人類文明的重要載體。文化遺產體現著一個民族獨特的思維方式和文化價值,是民族的根基,是歷史的紀念碑。文化遺產既屬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也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文化遺產具有不可再生性的特點,所以對那些面
臨失傳的古老民族文化,我們不能坐視不管,要進行及時有效地搶救和保護。
我國還有許多獨特的文化形式可以申報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如南京的云錦、湖南江永的女書、原生態民歌、古藏戲、長陽土家哭嫁歌,西安鼓樂、川戲中的變臉等。)
3.如何尊重文化多樣性
(1)承認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須遵循各國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
舉例:西方利用自己所具有的信息技術優勢和對傳播媒體壟斷,將非西方文化作為異端進行打壓。文化霸權主義就是對自己的文化懷有一種居高臨下的優越感,并把自己的文化作為衡量一切文化的尺度和標準。在他們眼里別人的文化都是“落后的,野蠻的”;自己的文化才是“文明的、進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