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課第二節第三框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堅持集體主義的價值取向
【教學目標】
知識方面:能夠列舉事例,并運用個人與集體相互關系的道理,說明堅持集體主義應做到的三個要求;能夠列舉小團體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的表現,指出其危害性。
能力方面:通過引導學生對比分析,提高對問題的分析鑒別能力。
覺悟方面:通過理論的講述和實際事例的分析,學生確能在思想認識上有所轉變,提高集體主義覺悟,對“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體、心中有國家”從內心有新的體會,進一步去塑造自己內在的心靈美,維護人際關系的和諧統一。
【教學重點、難點】
堅持集體主義、反對個人主義。
【教學方法】
討論法、主體探究式、對比分析法、案例分析法。
【教學手段】
多媒體,學生展示。
【課前準備】
開展關于“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堅持集體主義價值觀必要性”的探究活動
探究目的: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在市場經濟中,各種價值觀并存。本探究活動的展開,旨在通過學生親身溶入社會生活中,感受不同價值觀對人生道路的選擇、對社會的影響作用,有利于提高學生社會責任感,有利于在生活中堅持集體主義的價值觀。同時通過小組成員互助合作來完成此次探究活動,讓學生體驗堅持集體主義的必要性,并為本節課《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堅持集體主義的價值取向》的學習打下鋪墊。
探究內容:
1、運用案例分析法,選擇身邊或熟悉的人物事例,了解、分析其堅持的價值觀及其價值觀對人生道路的選擇、對社會產生的影響;(每組選擇身邊的人物事例時,教師要心中有數,宏觀上要保證全部學生所選事例中有正面事例,也有反面事例,以便對比研究。)
2、運用文獻研究法或新聞調查法,了解“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具體表現、本質及影響。
探究過程:
1、按照學生自愿為主和教師分配為輔的原則,根據學生興趣和知識視野,將學生分組。
2、學生分組后進行分工合作,按照各組和各自的任務進行搜集資料。
3、教師根據具體的情況指導學生將獲取到的資料、信息進行歸納整理、總結提煉。
4、撰寫書面調查報告或小論文。
5、課堂展示、交流等研討分享探究成果。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同學們,課下我們開展了關于“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堅持集體主義價值觀必要性”的探究活動,我們先請兩組同學來給我們講講他們身邊的人物事例(選一組正面事例,一組反面事例)及其價值觀和影響。(兩組學生發言。)
教師引導其他同學對比分析不同的價值觀對人生道路的選擇、對社會產生的影響是不同的,甚至有的影響是巨大的。無論是從個人的角度還是從社會的角度,在新的歷史時期都必須堅持集體主義的價值取向。
教師:其實在活動中我們也切身體會了什么是集體主義價值觀,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還要堅持集體主義價值觀。那么怎樣才能把集體主義落實到行動上,這節課我們就來一起探討這個問題,即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怎樣堅持集體主義價值取向的問題。
講授新課: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堅持集體主義的價值取向
請另一組正面人物事例的同學講述他的事例中人物是怎樣堅持集體主義的?
由此引發學生討論堅持集體主義價值觀的總體要求應該是什么。教師歸納總結。
(一)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堅持集體主義價值取向的總的要求
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體,心中有國家。
教師:那么,我們又怎樣才能做到“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體、心中有國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