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冊 第六課第二節第一框 集體主義是正確的價值取向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通過教學,學生能夠理解集體主義原則的主要內容,能夠說明集體主義為什么是正確的價值觀。
2.能力目標
通過對集體主義和個人主義兩種價值觀的比較,提高學生的綜合比較能力。通過分析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對立統一關系,提高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提高學生對堅持集體主義價值觀的重要意義的認識,在實際生活中堅持集體主義價值取向。
(二)教學方式
探究式、對話式
(三)教學構思
導入:
播放:XX年2月3日午夜,埃及大型客輪“薩拉姆98號”在紅海沉沒,造成至少1000人死亡。
解說:正當我國人民還沉浸在祥和歡樂的新春佳節之時,紅海海域發生了被比作“紅海泰坦尼克號”的悲劇。但令人遺憾的是,與當年“泰坦尼克號”沉船事件相比,“薩拉姆98號”客輪在遭遇災難的時候,卻少有浪漫的愛情、壯烈的親情和人間的俠情,相反卻驚現一連串的丑聞,有船長的率先棄船而逃,有兄弟船的見死不救,有海運公司遲遲未通報沉船消息而延誤救援至少6小時。
教師:同是沉船事件,卻有這么多不同的行為表現。運用我們上節課所講的知識,就因為人們的價值取向不同。
新課:
教師:現實生活中存在著多種價值觀,有集體主義價值觀、個人主義價值觀、拜金主義價值觀和享樂主義價值觀等。
教師:從根本上說,在多種價值觀中,最終只有一個價值觀起導向作用。如果我們不能做出選擇,行事就會猶猶豫豫;如果我們付諸實踐,必定有一個價值觀起了作用。
教師:這個價值觀必須是正確的,因為,從哲學角度看,只有堅持正確的價值取向,整個社會才能和諧發展,我們個人才能得到完善。
教師:在眾多價值觀中,有兩種根本對立的價值觀。
學生:集體主義價值觀和個人主義價值觀。
教師:這兩種具有根本性的價值觀,影響著我們在學習、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各種價值取向,因此,我們必須對這兩種價值觀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樹立與時代要求相適應的正確價值觀。
活動
學生通過查閱報刊、書籍、網絡,獲得有關集體主義價值觀和個人主義價值觀的相關資料。學生在小組內進行討論和總結,將資料進行整理和匯總。
展示
請兩組同學分別對兩種價值觀的內容進行表述和講解。
學生:集體主義價值觀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
第一,應堅持國家、集體、個人利益三者相結合,促進社會和個人的和諧發展,并且倡導把國家、集體利益放在首位;
第二,要充分尊重和維護個人的正當利益,發揮個人的主觀能動作用;
第三,當國家、集體和個人利益發生矛盾時,個人利益要服從國家和集體利益。
學生:個人主義價值體系也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
其一,作為一種價值目標,在個人與社會的關系上,它強調個人本身就是目的,社會、集體、國家和他人只不過是達到個人目的的手段;
其二,作為一種政治思想,它強調個人的民主、自由和平等,反對集體、社會和國家對個人的干預和限制;
其三,作為一種經濟理論,它強調個人的私有財產制度,保護和實現資產階級的私有制。
分析
教師:通過內容上的對比,我們明顯地看到了二者的對立。為什么二者在內容上如此對立呢?
學生:因為二者產生的歷史條件不同。
學生:在原始社會,與極其低下的生產力水平相適應,形成了原始社會樸素的集體主義原則。到了資本主義社會,無產階級的集體主義價值觀已經存在,但它并不可能占主導地位。在當今的社會主義國家,生產資料公有制占主體地位,集體主義有了堅實的存在和發展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