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生 產
6.加快發展第三產業
第三產業的興旺發達是現代經濟的一個重要特征,第三產業的發展及其在國民生產總值中所占比重的提高,是國民經濟走向現代化的重要標志,是生產力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必然結果。大力發展第三產業,使之在國民(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有一個較大的提高,是現階段我國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任務之一。它可以促進我國經濟的快速、協調發展,緩解經濟生活中的多種深層次矛盾,有效地推進我國的工業化和現代化;可以擴大就業領域和就業人數,保證社會安定;能夠更好地適應和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
7.建立健全社會保障制度
社會保障制度是由國家依據一定的法律和法規,為保證社會成員的基本生活權利而提供救助和補貼的一種制度。它不同于商業保險,不是一種商業行為。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包括社會保險、社會救濟、社會福利和社會優撫等內容。社會保險是社會保障制度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內容,主要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和失業保險。建立社會保障制度的原則是:既要有利于生產,又要保障基本生活的原則;權利與義務相統一的原則。
建立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與社會生產力水平相適應的社會保障制度具有重大的意義。建立新型社會保障制度,是企業深化改革,充分發揮市場作用的必要條件;建立新型社會保障制度,是增強企業活力的客觀要求;建立新型社會保障制度,是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實現社會安定的根本性措施。
二、考點整合
(一)本專題內考點整合
1、提高企業經濟效益與提高企業經營者素質、企業的信譽形象之間的關系
(1)、企業經濟效益是企業一切經濟活動的根本出發點。提高經濟效益有利于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采用現代管理方法,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提高勞動生產率,是提高經濟效益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隨 堂 筆 記
(2)、企業經營者既要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素質,又要具有較高的業務素質。企業經營者在企業中的地位決定了其素質的高低,
直接關系到企業的信譽和形象,關系到企業的經濟效益。
(3)、企業的信譽形象集中表現在產品和服務的質量上。作為企業的經營者,應當在市場上開展正當競爭,反對和抵制不正當競爭,以優質的產品和服務,樹立企業良好的信譽和形象,提高企業經濟效益,促進企業發展。
2、三大產業之間的關系、問題及調整方針
(1)、三大產業之間的關系。◆三者之間有質的區別和時間的先后。從產生的順序看,先有農業,然后是工業,再后是第三產業。從性質看,三大產業的勞動對象和生產方法不同。◆三大產業是相互影響和相互作用的。首先,后面的產業都是在前面產業發展到一定程度才出現的,其次,三大產業又相互影響、相互制約。農業的發展為二、三產業的發展提供人力、物力等;工業為一、三產業提供技術裝備等;第三產業為一、二產業的發展提供服務。
(2)、三大產業存在的問題及調整方針。目前我國農業基礎薄弱,工業素質不高,第三產業滯后。因此,要大力加強第一產業,把農業放在發展國民經濟的首位;調整提高第二產業,繼續加強基礎工業,大力振興支柱產業,提高工業整體素質,并且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積極發展第三產業,重點發展為生產和生活服務的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