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 時事政治1
二、政治方面角度
1、我國政府是國家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是我國的行政機關。它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和對人民負責的工作原則。它切實履行組織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保障人民民主和提供社會公共服務等職能。我國各級政府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來切實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
2、中國共產黨是我國的執政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中國共產黨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也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它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它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黨和國家事業的發展進步,離不開廣大勞動者的創造力量;黨的全部執政活動,離不開強有力的群眾工作。緊緊依靠和切實關心廣大勞動者,是黨的群眾路線最重要最根本的體現”。
三、文化生活角度
1、和諧文化是全體人民團結進步的重要精神支撐。建設和諧文化,要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完善社會志愿服務體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愛幼、互愛互助、見義勇為的社會風尚。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是億萬人民參加文化建設的偉大實踐。廣大的社會主義勞動者“在價值追求多元、多樣、多變的社會轉型期,以誠實勞動引領社會風尚、促進社會和諧”。
四、生活與哲學角度
1、世界是普遍聯系的,要求我們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勞動是一切幸福的源泉。生活的美好,社會的進步,源于平凡艱辛的勞動。回首過去,“中國奇跡”的創造、“中國震撼”的交響,無不凝聚著廣大勞動者的智慧和汗水”。
2、發展具有普遍性,要求我們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今年是的開局之年。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面對機遇和挑戰,中國可以大有作為,也必須奮發有為。新形勢和新任務,要求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繼承和發揚光榮傳統,以高度的歷史主動性,勤奮勞動、誠實勞動、創新勞動,自覺投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
3、人民群眾是社會實踐的主體、社會歷史的創造者。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和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要求我們要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是我們黨領導中國人民奪取民主革命勝利的重要保證,也是取得社會主義革命勝利并成功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