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屆高考政治二輪熱點復習教案22
2.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須面向世界,所以我們倡導以相互開放取代彼此封閉,積極推進區域和全球經濟合作;發展對外經濟關系要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平等互利的原則,切實維護國家經濟安全,努力實現優勢互補和互利共贏。
(二)結合哲學常識
1.物質和意識辯證關系原理。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有反作用,正確的意識促進事物的發展,科學理論對實踐具有巨大的指導和推進作用。和諧世界理念是基于對當今國際形勢和未來發展趨勢的準確把握而提出的,是中國外交工作的新主張,是指導我國對外工作和處理國際關系的新方針,必將推動世界的持久和平和共同繁榮,必將為我國構建和諧社會營造良好的國際氛圍。
2.用普遍聯系的觀點看問題。中國同其他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發展友好合作關系,積極參與國際事務,體現聯系的普遍性和客觀性;堅持國家和諧與世界和諧相結合,國家利益與全人類共同利益相結合,既充分利用世界和平發展帶來的機遇發展自己,又以自身的發展更好地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繁榮,這體現了整體和局部、系統和要素的關系。
3.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要有創新精神。“和諧世界”外交新主張根植于中國50XX年的文化基礎,是對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發展和創新。
4.堅持矛盾分析法。XX年,國際戰略安全形勢穩定,但局部地區動蕩不安;多極化趨勢繼續發展,但分歧和競爭也很明顯;不同文明交流加深,但思想文化領域的斗爭依然深刻復雜,這些情況體現了對立統一的觀點,也體現了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觀性;目前世界處在轉型的時期,動蕩和發展不平衡是這個時期的明顯特征,這體現了矛盾的特殊性;人權是一個普遍價值,各國均有義務促進和保障人權,但是人權的普遍性原則必須與國情相結合,各國要承認和尊重文化及人權發展模式的多樣性,這體現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統一;和平與發展仍然是當今時代的主題,國際環境保持總體穩定,但影響和平與發展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這體現了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
5.任何事物的變化發展都是內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據,外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因此,建設和諧世界要內外兼修,一方面,在國際社會中高舉構建和諧世界的旗幟,另一方面,首先要把中國自己的事情做好。
6.事物的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和平與發展仍是當今世界的主題,但是霸權主義妨礙國際關系民主化,恐怖主義和極端思維對世界和平與安全構成嚴重威脅,貧富差距擴大導致全球發展不平衡,殖民主義遺留問題引發地區熱點,全球化使世界進入矛盾高發期,這些因素的存在說明和諧世界的實現是充滿曲折的過程。
7.不同的價值觀有不同的導向作用。對待朝鮮核試驗,朝鮮政府認為是“一次歷史性事件,能給朝鮮軍隊和人民帶來幸!,而國際社會卻紛紛發表聲明,表示強烈譴責,這體現了價值觀不同,人們對事物的認識和評價就不同。
8.認識在實踐基礎上不斷地深化、擴展和向前推移。我.國提出“和諧世界”新理念,是在“和諧社會”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是中國內政在外交上的延伸,是對中國寶貴外交遺產的繼承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