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二輪復習教案專題八 關注民生問題,構建和諧社會
(三)文化生活角度分析1.為什么優先發展教育(1)教育是人類特有的傳承文化的能動性活動,在人的教化培育與文化傳承中起著特殊重要的作用。發展教育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有利于傳承中華文化和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2)發展教育能為現代化建設提供智力支持;有利于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和諧社會建設。(3)文化在綜合國力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教育在現代化建設中具有先導性、全局性和基礎性作用,是衡量綜合國力和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發展教育有利于提高我國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2.如何發展教育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優化教育結構,深化教育改革,加大教育投入,實現教育公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四)生活與哲學角度分析1.一切從實際出發物質決定意識,要求一切從實際出發。改善民生任務的提出是基于現階段在就業、教育、收入分配、醫療、社會保障等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方面存在的問題作出的。這是黨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生動體現。2.系統優化方法著眼于改善民生,推動建設和諧社會,黨中央提出從優先發展教育、以創業帶動就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社會管理等六個方面提出相配套的措施,從而使其整體功能趨向強化,有利于實現改善民生的最優目標,表明黨堅持了系統優化方法。3.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黨作出改善民生的決策,是在我國建設實踐基礎上形成的,是遵循并利用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同時,這一決策堅持以人為本,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有利于實現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因而是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知識綜合】一、重點知識歸納:
(1)經濟生活:生產與分配的關系、社會主義本質、社會主義生產目的、我國基本的經濟制度、我國的分配制度、效率與公平、財政的作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宏觀調控、科學發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勞動者的權利、勞動合同、社會保障制度、稅收的作用、銀行的作用、生產與消費等知識點來分析。
(2)生活與哲學:從實際出發、按規律辦事、發展的觀點、矛盾的分析法、正確價值觀及其作用、群眾觀點與群眾路線。
(3)政治生活:國家性質、新型的民主、政府的性質、服務型社會、政府的權威、政府職能,黨的性質和宗旨、黨的領導地位,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黨執政的實質。(4)文化生活:教育在現代化建設中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的作用;必須把教育擺在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教育具有選擇、傳遞、創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文化傳承中起著特殊重要的作用。 二、從歷史角度分析民生問題:1.了解中國古代儒家、墨家、道家等學派關于人際關系和諧的主張。中國古代開明統治者關心百姓疾苦、以民為本的措施及影響(漢唐初年的政策調整有利于社會和諧發展。)隋、秦的暴政不利于社會的和諧發展。 2.近代以來,洪秀全、康有為、孫中山等仁人志士為追求社會和諧不懈努力,最終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實現了人民當家作主。 3.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在政治、經濟、文化上采取措施滿足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滿足人民群眾參政議政、當家作主的權利,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建立和諧社會方面取得巨大成就。 4.聯系西方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羅斯福新政對社會穩定和發展的作用及二戰后現代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福利政策的積極作用以及存在的問題等。 三、從地理角度分析民生問題:世界近現代歷史上所出現的典型民生問題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區域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