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選修課《經濟學常識》考點整理教案
總結(1.2.):斯密認為增加國民財富的途徑:一是擴大社會分工,二是提高資本的利用效率。而要實現這兩個目標必須反對政府干預,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自由放任,實行經濟自由。
3.通過“看不見的手”實現社會利益的增進:
⑴①斯密從自然秩序思想出發,認為利己是人的本性,追求個人利益是人們從事經濟活動的唯一動力。②人受一只“看不見的手”的指導,通過追逐個人利益,(去盡力達到一個并非他本意想要達到的目的),經常增進社會利益,(其效果比他真的想促成社會利益時反而更好)。③“看不見的手”就是市場。市場發揮作用的機制,是自由競爭;④斯密主張發揮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的作用來增進社會利益,反對國家干預經濟。
⑵評價:①斯密認識到了商品生產者為了把商品賣掉以實現其賺錢的目的,會把他掌握的資源投到商品供不應求、價格高的部門中去;認識到了市場在社會資源優化配置中的積極作用。②斯密未認識到市場存在自發性、盲目性、滯后性,市場調節也會帶來資源浪費、經濟波動,分配不公等問題。
4.國家的職能:
斯密極力主張限制政府的作用,在他看來,國家的職能只限于保衛本國不受侵犯、保護社會成員的財產和人身安全,以及建設和維護公共工程和公共事業三個方面。(守夜人)
考點三:了解斯密的自由貿易與絕對成本學說
1.自由貿易是自由放任的重要內容。斯密認為,自由貿易帶來的好處,不只限于國內貿易,對外貿易同樣可以給參與國帶來利益。
2.為了論證對外貿易自由化的必要性,斯密提出了絕對成本學說。
3.絕對成本學說的主要內容:①生產相同的產品,不同國家的成本是不同的,且各國有各國的優勢。②如果各國將本國的全部資源用于生產在成本上具有絕對優勢的商品,然后通過對外貿易,用自己生產的東西換取本國需要而由其他國家生產的東西,在投入不變的情況下,貿易參與國均可從中獲得好處。
4.評價:
(1)各國多獲得的利益,是由國際分工帶來的。這一學說揭示了國際分工、自由貿易的必要性,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科學性。
(2)事實上,并不是所有國家都有自己的絕對優勢,各國的絕對優勢也不是固定不變的,而且某一種社會資源不可能被用來生產任意一種商品。
(3)從根本上看,這一學說反映了當時英國資產階級通過對外貿易進行對外擴張的迫切愿望。
(2)大衛•李嘉圖與比較成本理論
考點一:了解李嘉圖的勞動價值論
1.李嘉圖繼承了斯密使用價值不能成為交換價值的尺度的觀點,批判了斯密沒有使用價值的東西也可以有交換價值的觀點,提出沒有使用價值的東西,肯定沒有交換價值,并意識到了價值與交換價值之間的區別。
2. 李嘉圖批判了斯密的二元勞動價值論,認為商品的價值只能由生產商品所耗費的勞動決定的;意識到在商品生產過程中新價值的創造與舊價值的轉移的問題,以及在商品價值決定上個別勞動時間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之間的區別。(李嘉圖將勞動價值論推到了資產階級古典經濟學的最高峰。)
考點二:了解李嘉圖的收入分配理論
1.李嘉圖認為,收入分配狀況是影響社會財富增長的關鍵因素。國家總收入分為工資、利潤和地租三部分,資本積累來自利潤。主張降低地租的方式增加資本積累,實現財富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