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政治第一輪考點專項復習教案
比較:紙幣和貨幣
區別(從五個方面區別) 聯系
貨幣 ①貨幣是商品;②貨幣有價值;③貨幣有五種職能;④貨幣的本質是一般等價物;⑤貨幣是商品交換長期發展的產物。 ①紙幣是貨幣的符號,紙幣由貨幣發展而來;
②紙幣的發行量必須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為限度。
紙幣 ①紙幣不是商品;②紙幣沒有價值;③紙幣只代替貨幣執行流通手段的職能;④紙幣的本質是價值符號;⑤紙幣是國家發行的。
注①:紙幣代替金屬貨幣后,人們通常把流通中的紙幣稱為貨幣。
注②:貨幣發展的歷程:金屬貨幣→鑄幣→紙幣→信用貨幣→電子貨幣。
注③:紙幣是在金屬貨幣執行流通手段職能的過程中產生的。因為貨幣執行流通手段職能時候,人們只關心它的實際購買力,并不關心它本身的價值,從而產生了沒有價值的紙幣。
(2)發行規律:國家有權發行紙幣,有權規定紙幣的面額與發行量,但不能規定紙幣的實際購買力,也不能任意發行紙幣。紙幣的發行量必須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為限 度。紙幣的實際購買力是由市場決定的。
注:紙幣的面值(面額)≠ 紙幣的購買力(紙幣代表的價值,或者實際能購買商品的能力)
一般來說,通貨膨脹時,紙幣貶值,紙幣的面值大于紙幣的購買力;通貨緊縮時,紙幣升值,紙幣的面值小于紙幣的購買力。
(3) 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
通貨膨脹:經濟運行中出現的全面、持續的物價上漲的現象。紙幣發行量超過流通中實際需要的貨幣量,是導致通貨膨脹的主要原因之一。(不能將物價上漲等同于通貨膨脹)
通貨緊縮:是與通貨膨脹相反的一種經濟現象。它表現為物價全面持續下跌,通常伴隨著經濟衰退出現。(不能將物價下跌等同于通貨緊縮)
通貨膨脹 通貨緊縮
含義 物價總水平的持續上漲。 物價總水平的持續下跌。
表現 需求旺盛,物價上漲,紙幣貶值,經濟過熱。 需求不足,物價下跌,紙幣升值,經濟衰退。
本質 社會總供給小于社會總需求,流通中的紙幣量過多。 社會總供給大于社會總需求,流通中的紙幣量過少。
成因 ①紙幣發行過多;②社會需求旺盛;③成本上升等。 ①紙幣發行過少;②社會需求不足等。
影響 適度的通貨膨脹可以刺激消費,擴大內需,推動經濟發展;但通貨膨脹直接使紙幣貶值,而居民收入水平沒有提高,就會導致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社會經濟秩序混亂,影響經濟發展。 適度的通貨緊縮可以擠去經濟泡沫,抑制投資過熱;通貨緊縮在一定程度上對居民生活有好處,但從長遠看會嚴重影響投資者的信心和居民的消費心理,導致惡性的價格競爭,對經濟的長遠發展和人民的長遠利益不利。
對策 可采取緊縮的財政政策和緊縮的貨幣政策,最根本的是發展生產。具體就是提高銀行利率,調高存款準備金率,減發國債,減少財政支出,提高稅率。 可采取擴張的財政政策和擴張的貨幣政策。具體就是調低銀行利率,調低存款準備金率,增發國債,提高財政支出,減低稅率。
聯系 ①二者都是由社會總需求與社會總供給不平衡造成的,即流通中實際需要的貨幣量與發行紙幣的數量不平衡造成的。
②二者都會影響正常的社會經濟秩序,對國家的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