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考點專項:哲學意識與價值觀復習教案
①社會意識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
②主觀認識隨著客觀實際的變化而變化
③價值觀對人們改造客觀世界具有導向作用
④人們的價值選擇應以價值判斷為前提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點評:答此題的關鍵是正確理解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題干中體現了社會存在對社會意識的決定作用,未體現社會意識的反作用,故選①②;③④與題干無關,因此不選。故選b。
●考點突破
1.價值
哲學世界觀領域的價值是指人的需要與事物屬性之間的一種特定關系,即事物對人的積極意義。
2.價值觀
(1)價值觀是指人們對客觀事物有無價值及價值大小的根本觀點和評價標準。
(2)價值觀是一種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它在一定的社會存在的基礎上產生,隨著社會存在的變化而變化。
(3)價值觀人皆有之。不同的人對待同一事物往往具有不同的價值觀。在階級社會,不同階級具有不同的價值觀。
(4)價值與價值觀是根本不同的。價值是客觀的,價值觀是主觀的。
3.價值觀的導向作用
(1)價值觀不同,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評價就不同。
(2)價值觀不同,人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指向就不同。只有正確的價值觀,才能引導人們作出正確的價值選擇,去從事有益的活動。
(3)價值觀對人生選擇、人生道路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
(4)價值觀不一定是科學的,因而價值觀對個人與社會的導向作用不一定是積極的?茖W的價值觀對社會的發展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錯誤的價值觀對社會的發展起著消極的阻礙作用。
4.正確的價值觀符合事物發展的規律性,符合人類的根本利益
(1)正確的價值觀要符合事物發展的規律性。
正確的價值觀,是對事物的屬性、規律和人的需要之間關系的科學認識。如果離開了事物的屬性、事物發展的規律,只從人的主觀欲望或愛好去評價事物的價值,那就得不出正確的結論。
(2)正確的價值觀要符合人類的根本利益。
事物的屬性、規律就其自身而言,無所謂好與壞,但它對人則有密切的利害關系。從人的需求方面來說,判斷事物有無價值及價值大小的最高標準,就是同事物發展規律相一致、同社會發展規律相一致的人類的根本利益。
(3)正確的價值觀的兩項標準是統一的,缺少任何一項都不可能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的需求只有建立在對事物屬性與規律的準確把握上,才能得到真正的滿足。離開對人的需求的正確把握,不以人類的根本利益為最高標準,就不能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4)在我國,堅持以符合事物發展的規律性和人類的根本利益為最高標準,與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堅持“三個有利于”的標準,是完全一致的。
(5)我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必須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誤區警示
1.正確認識世界觀和價值觀的關系
解析:世界觀是人們對于生活在其中的整個世界,以及人與世界關系的根本觀點、根本看法。價值觀是指人們對事物(包括人)有無價值和價值大小的一種認識和評價標準。二者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世界觀是形成價值觀的基礎,世界觀不同,價值觀也就不同。價值觀涉及兩方面的因素,一是對事物屬性、功能的認識,二是對人的需要的認識。無論是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還是對人的需要的認識,首先是世界觀的問題,只有對事物、對人與事物的關系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才能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反過來,價值觀的建立,又會使世界觀的內容更豐富、更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