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專題復習精品教案:國際社會和我國的對外政策
(1)和平問題是指維護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戰爭的問題。人類社會的存在和發展必須有一個良好的國際環境。雖然說戰后世界維持了總體和平局面,但世界的和平局面又是不穩定的。因而,必須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來解決發展問題。
(2)發展問題是指世界經濟的發展,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經濟的發展問題。戰后雖然世界經濟有一個較大的發展,但整個世界的經濟形勢依然嚴峻,南北差距仍在拉大。因而必須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以解決發展問題。
(3)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是解決和平與發展問題的主要障礙。因而要建立國際政治新秩序是解決和平與發展問題必須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
4、國際關系中出現的戰略伙伴不是一種結盟關系。
伙伴關系不同于結盟關系。區別在于:①從產生和發展原因上看,伙伴關系是世界多極化趨勢發展的產物,大國之間發展伙伴關系是因為經濟全球化使大國間經濟聯系加強,在國際事務中互相制約、借重的趨勢加強,大國互動關系加強;而結盟關系是冷戰時期的產物,由于兩極格局,兩大軍事陣營對峙強化了國家間的軍事聯盟關系。②從各自的本質特征上,伙伴關系的核心內容是:伙伴國之間平等、不結盟、不針對、不損害第三國。而結盟關系的本質是大國聯合一方與另一方對抗。③從影響上,前者有利于世界和平與發展,推進多極化進程,后者則導致軍備競爭,全球范圍的戰爭威脅等。④伙伴關系的出現,建立新型的國家關系,是一種進步,我國堅持不與任何大國結盟的戰略,積極發展與各大國的面向新世紀的戰略伙伴關系
5、國家性質、國家利益、國家職能與對外政策的關系上,分析說明我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國家性質、國家職能和對外政策的關系。
國家性質決定國家職能,國家職能反映國家性質。國家職能分對內職能和對外職能。國家的對外政策是根據國家對外職能來實施的,所以國家性質決定對內和對外政策的內容,對內、外政策體現統治階級的利益和意志,是實現國家職能的手段。
(2)在分析認識國家的對外政策時,馬克思主義的國家利益觀認為,不僅國家性質決定外交政策,國家利益也是決定因素。它是國家對外行為的最基本原因。
國家利益是指一個國家內有利于絕大多數居民的共同生存與進一步發展的諸因素的綜合,而不是個別人或部分人的利益,這就使它同階級利益、集團利益相區別。國家利益具有階級性和民族性兩重特征。
首先,國家利益具有鮮明的階級性,統治階級的利益是國家利益的最主要組成部分,統治階級支配著國家的對外政策和對外行為。在國際舞臺上,只有占統治地位的階級得以通過由其控制的國家和政府機構來解釋并宣稱其代表的國家利益。
其次,國家利益不僅包括統治階級的利益,它反映的還有全社會、全民族的共同利益,是階級利益與民族利益的結合體。國家利益的核心是國家的獨立與生存、穩定與發展及國際參與三方面內容。國家利益的這些基本內涵,并不因統治階級的更替而發生變化。而國家利益是國際社會中各主權國家相互交往、合作與沖突的基本前提與緣由。國家間的共同利益構成了國際合作的基礎,而利益對立則成為沖突的根源。
由以上兩方面的分析我們可知,國家性質和國家利益決定著一個國家的外交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