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時政熱點歷史學科解讀:中國19年后再制定西部開發新政策
二.非選擇題
5.四川是農業大省、人口大省,“三農”問題更突出,“三農”工作更重要。
材料一 都江堰水利工程示意圖
(1)據材料一,“圖①”的水利工程修建時屬哪個諸候國?請在“圖②”中選出都江堰水利工程相應地理位置的代號。
材料二 建國初期的土地改革運動中“四川金堂縣農民分配土地”圖。
(2)據材料二,在當時的“土地改革運動”中,四川對“富農”實行了怎樣的政策?試概述這次“土改”所產生的歷史意義。
材料三 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四川和安徽首先實行“放寬政策”、“休養生息”的方針,
試行包產到組、包產到戶的農業生產責任制,揭開了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序幕。
(3)據材料三,概括由四川、安徽開始發展到全國的“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實行的原因和改革的方向。
(4)綜合以上材料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成都平原”成為“天府之國”的主要歷史因素。
6.戰爭與和平在人類歷史上多次交替。成都雙流國際機場在這交替中走出了自己的發展途徑。閱讀下列關于雙流機場發展歷程的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938年修建,道面為泥面,可供小型雙翼飛機起降。1944年擴建,跑道長1400米,用石灰、卵石拌合碾壓,可供15噸以下飛機使用。1956年,經批準劃歸民航使用。
材料二:1959年至1960年機場進行第一次擴建,跑道長2200米,可供伊爾18機型、全重100噸以下的飛機起降。1967年又將跑道延長至2600米,仍只能供100噸以下的飛機起降。
材料三: 1994年至XX年,機場先后對飛行區和航站區進行了大規模的擴建,使飛行區等級指標達到4e,跑道延長至3600米,可起降世界上包括波音747—400在內的各型飛機。XX年,新建39000平方米的國際候機樓竣工使用。
(1)根據三則材料,概括雙流機場的發展歷程。
(2)根據材料一,運用所學知識分析修建雙流機場的主要原因。
(3)1959—1967年雙流機場擴建期間,四川鐵路、公路建設也取得了顯著成就,試各舉一例。
(4)20世紀90年代以來,雙流機場為什么能夠快速發展?
(5)從雙流機場的發展過程中,我們可以得出什么認識?
7.茶馬古道上曾經留下過當年紅軍長征的足跡。長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創造的英雄壯舉,是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跡。長征以其所罕見的艱難困苦鑄造了舉世聞名的長征精神,成為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象征。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示意圖
材料二 毛澤東七律《長征》: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1)閱讀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中國工農紅軍為什么要從南方轉移到北方?指出七律《長征》所反映的工農紅軍的精神。
材料三 為紀念紅軍長征,經中共中央決定在四川松潘川主寺興建紅軍長征紀念碑。該紀念碑占地19.27萬平方米,1988年4月動工,1990年8月25日落成,鄧小平親筆題名。主碑聳立于3100米元寶山頂,高41.3米,三角立柱體,象征三大主力紅軍,一位紅軍戰士銅像雙手高舉,左手執鮮花,右手持步槍,成“v”字形,歡呼勝利。1440塊紅色花崗石精雕細刻組合成九組大型群雕,分別為開路先鋒、勇往直前、團結北上、山間小憩、草地情深、征途葬禮、前仆后繼、回顧思考、英靈會聚。它們氣勢宏大,規模空前,栩栩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