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政治必修第一輪輪復習生產、勞動與經營教案
大力發展生產力是由社會主義⑧主要矛盾決定的,也是社會主義本質的內在要求。大力發展生產力具有重要意義:有利于為鞏固社會主義制度建立雄厚的⑨物質技術基礎,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充分顯示社會主義制度的⑩優越性;有利于不斷增強綜合國力,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2)怎樣大力發展生產力?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不動搖,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面提高勞動者素質,包括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身體素質。必須加快科學技術的發展,大力推動科技進步和創新。通過改革,調整生產關系與生產力不相適應的部分,調整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不相適應的部分,完善社會主義各項基本制度。二、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1.公有制為主體(1)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現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2)公有制的地位:生產資料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的根本經濟特征,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3)公有制的內容。在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公有制經濟包括國有經濟、集體經濟以及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國有經濟——內涵:由社會全體勞動者共同占有生產資料(以國家所有的形式存在)的公有制形式,它同較高的生產力水平相適應。地位和作用:國有經濟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它掌握著國家的經濟命脈,在國民經濟中起主導作用。集體經濟——集體經濟可以體現共同富裕的原則,可以廣泛吸收社會資金,緩解就業壓力,增加公共積累和國家稅收。對發揮公有制的主體地位具有重大意義,對實現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4)增強公有制主體地位。必須深化國有企業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現代企業制度,必須優化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必須推進集體企業改革,發展多種形式的集體經濟、合作經濟。(5)公有制主體地位的體現:第一,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勢。第二,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 溫馨提示基本經濟制度不同于經濟制度,不可把二者混為一談。之所以用“基本”二字,是因為在生產關系的構成當中,所有制始終處在基礎地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經濟制度一般包括所有制結構和分配制度等。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專指所有制結構。2.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1)非公有制經濟的內容: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外資經濟。 名稱項目個體經濟
私營經濟
外資經濟
不
同
點
含義
由勞動者個人或家庭占有生產資料,從事個體勞動和經營
以生產資料私有和雇傭勞動為基礎,以取得利潤為目的
是指外國投資者和港澳臺投資者根據我國法律、法規在我國大陸設立的獨資企業以及中外合資企業、中外合作經營企業中的外商投資部分
特
點
①個體經濟以勞動者自己的勞動為基礎,勞動成果直接歸勞動者所有和支配。②個體經濟以手工勞動為主,具有規模小、投資少、設備簡單、經營靈活等特點
與個體經濟相比,規模較大、設備較先進、勞動生產率較高
按投資分配
作用
在利用分散的資源、發展商品生產、促進商品流通、擴大社會服務、方便人民生活、增加就業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