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政治復習學案:文化生活知識結構
一、文化與生活
知 識 點
補 充
體
味
文
化文化的外延
文化形式(如文學、藝術等)豐富多彩;文化活動(文化生產、傳播、積累的過程);文化現象(無時不在、無處不在);文化特色(不同區域、不同人群的文化生活各有特色);文化形態(有古今地域之別);文化性質(有先進與落后、健康與腐朽之分)文化的內涵
文化是相對于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意識形態和非意識形態)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不是純自然) 文化素養非天生,而是在教育和實踐中形成精神文化與物質載體的關系(通過物質載體透視精神文化)文化的作用文化是一種精神力量,在實踐中轉化為物質力量,對個人和社會產生影響(積極和消極)
文化與經濟、政治、綜合國力、個人成長
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影響經濟是基礎,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文化是經濟和政治的反映(不一定同步),又反作用于經濟和政治(作用性質不同)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科技、人才、教育推動經濟發展;文化產業迅速崛起,文化消費更加豐富,文化生產力在現代經濟的總體格局中越來越突出文化與政治相互交融:(國內)提高公民的文化素養,增強參政意識和能力,推動民主和法制的發展;(國際)文化滲透加劇,反對文化霸權主義文化與綜合國力競爭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凝聚力中,成為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中國在文化發展的國際競爭中應如何應對文化對個人成長的作用(人創造文化,文化塑造人)文化對人們的影響(潛移默化的特點):影響人的來源、影響人們的實踐活動、認識活動、交往方式和思維方式。對我們的要求:積極參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動,不斷豐富自身的精神世界,增強精神力量社會發展與人的發展的關系(相互結合、相互促進)聚焦文化競爭力為什么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國際競爭的實質是綜合國力的較量。文化競爭力倍受關注,其中科技、教育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對于發展中國家來說,文化在綜合國力的競爭中是維護自身文化安全的精神武器。怎么辦把文化建設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戰略任務,牢牢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優先發展教育和科技;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推動文化生產力的發展;做傳播中華文化的使者,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二、文化傳承與創新
知 識 點
補 充
文化多樣性與文化傳播
文化發展的過程是文化傳承的本質是文化的創新。文化多樣性集中表現 民族節日和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