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政治熱點復習教案
(5)請舉出我國從古至今治理黃河水患的有關史實。
材料四:新中國成立6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1年來,我國經濟發展速度很快,但拼能源、拼資源、污染環境問題非常突出。生態文明這一新提法,把中華民族的生存問題提高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第四屆黃河國際論壇把“生態文明與河流倫理”作為中心議題,再次顯示了我們黨和政府致力于建設生態文明的決心。
(6)運用政治常識說明黨和政府關注生態文明的建設的原因。
(7)結合材料四,從經濟學角度說明國家應怎樣建設生態文明?
參考答案:(1)黃河源頭至蘭州這一段有較多支流(洮河、湟水)匯入干流。龍門至潼關段匯入了渭河、汾河等眾多支流。
(2)a曲線蘭州至河口段流經寧夏平原和河套平原兩個重要農業區,生產和生活取用水多;降水較少,支流匯入很少。b曲線河口至陜縣段流經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
(3)調控下游水量和含沙量,保證“地上河”的安全
(4)都江堰。李冰、戰國。
(5)東漢王景治黃河、元朝修治黃河;解放以來興建龍羊峽水電站、黃河小浪底等工程。
(6)①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我國國家機構是人民利旨的執行者和利益的捍衛者,要堅持對人民負責原則。②政府要履行好經濟和社會公共服務職能,為社會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③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根本要求。④有利于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增強黨的執政能力,鞏固黨的執政地位。
(7)①運用經濟、法律、行政手段,加強宏觀調控。加大財政投入,以稅收、價格等杠桿控制高能耗、高污染企業,完善環境法律。②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實現經濟與生態的協調發展。③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推進自主創新,優化產業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走新型工業化道路。④提倡適度消費、綠色消費,提高人們的節水意識、環保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