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政治高考復習《經濟生活》知識整理與熱點分析
:我們國家的發展不僅是要搞好經濟建設,而且要推進社會的公平正義,促進人的全面和自由的發展,這三者都不可偏廢。集中精力發展生產,其根本目的是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而社會公平正義,是社會穩定的基礎。我認為,公平正義比太陽還要有光輝……一個真正的經濟學同高尚的倫理學是不可分離的。也就是說,我們的經濟工作和社會發展都要更多地關注窮人,關注弱勢群體,因為他們在社會中是多數。我們要推進經濟體制改革、政治體制改革以及其他各方面的改革,其根本目的就是要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實現社會的公平正義。同時,能使每個人也有自由和全面發展的機遇。中國的現代化絕不僅僅指經濟的發達,它還應該包括社會的公平、正義和道德的力量。
5.副主席在中俄執政黨對話機制第二次會議開幕式上的講話
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同加大社會事業發展和民生改善力度是內在統一的。改善民生是經濟發展根本目的,只有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經濟發展才有持久動力,社會進步才有牢固基礎,國家才能長治久安。因此必須把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同加大社會事業發展和民生改善力度結合起來。
三、學生“知識庫”中的知識
1.改善民生是經濟發展的根本目的。只有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經濟發展才有持久的動力,社會進步才有牢固的基礎,國家才能長治久安。
2.我國現階段的收入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既有利于經濟效率提高,又能保證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
3.基本經濟制度決定分配制度,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行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決定了必然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同時,二者都反作用于生產力,生產力是二者的最終決定因素。
4.勞動者都要靠自己的體力和智力勞動來獲得收入,合法收入都受國家保護。
5.堅持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相結合是由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及客觀經濟條件決定的
6.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相結合,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
……
[高考鏈接]
1.(•廣東•41)(1)結合材料一說明效率與公平的關系。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經濟現象?
(3)根據以上材料,從效率與公平關系的角度為擴大內需提出你的建議。
2.(•全國卷ⅱ•38)指出材料一、二、反映的經濟問題并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
[角度探究]
1.分配制度
(1)如何深化壟斷行業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2)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可能會出現什么傾向?
2.收入分配公平問題
(1)縮小收入分配差距的現實意義。
(2)從收入分配的角度,說明國家應如何更加重視社會公平?
第八課 財政與稅收
——國家參與財富分配
[知識儲備]
一、課本知識
1.財政
(1)財政的含義:就是國家的收入和支出。
(2)財政的本質:財政收入和支出是國家參與社會分配的兩個方面。
(3)財政的內容:①財政收入的含義和形式。②財政支出的含義和分類。
(4)財政收支的關系:①財政收支平衡。②財政盈余。③財政赤字。
(5)影響財政收入的因素:主要是經濟發展水平和分配政策。
(6)財政的作用:國家財政在社會經濟生活中發揮著巨大作用。
①財政與人民生活保障:國家財政是促進社會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質保障。財政通過國民收入的再分配,縮小收入分配的差距,促進教育公平,建立社會保障體系與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保障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推動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