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政治高考復習《經濟生活》知識整理與熱點分析
(2)①經濟手段:對污染企業征收排污費、污染稅,對節能環保企業優惠貸款利率,限制為污染環境的企業提供貸款。②行政手段:強制關閉污染環境的企業或限產;發放排污許可證。③法律手段:環境立法,追究污染環境企業的法律責任。
[角度探究]
1.規范市場秩序
(1)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的勢頭有哪些經濟和政治意義?
(2)從宏觀經濟的角度,說明應如何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
(3)從市場經濟的角度,說明應如何整頓我國當前的食品市場?
2.宏觀調控
(1)請你從宏觀經濟的角度,為我國實現減排目標提出合理化建議?
(2)聯系我國醫療衛生發展的實際,運用經濟生活知識,提出解決當前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的主要措施。
(3)運用經濟生活知識,說明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如何實現 “社會就業比較充分”這一目標和任務。
(4)分析說明黨和政府重視新疆、西藏跨越式發展的經濟學依據。
第十課 科學發展觀和小康社會的經濟建設
——經濟建設的階段(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經濟建設的指導思想(科學發展觀)
[知識儲備]
一、課本知識
1.經濟建設的指導思想——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1)必要性:指導方針、戰略思想。
(2)內涵:①第一要義是發展。②核心是以人為本。③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④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
(3)重要性。
2.經濟建設的階段(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1)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①實現總體小康的意義。②總體小康的表現。③小康建設存在的不足: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④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⑤經濟建設的新要求:增強發展協調性,努力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設生態文明。
(2)如何促進全面小康社會的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①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
②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要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堅持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的方針,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在需求結構上),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在產業結構上),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在要素投入上)。
③統籌城鄉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④加強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⑤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縮小區域發展差距。
二、時政知識
1.黨的xx大報告
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1)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2)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3)統籌城鄉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4)加強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5)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優化國土開發格局。
(6)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健全現代市場體系。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加快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發展各類生產要素市場,完善反映市場供求關系、資源稀缺程度、環境損害成本的生產要素和資源價格形成機制……
(7)深化財稅、金融等體制改革,完善宏觀調控體系。深化預算制度改革,推進金融體制改革,深化投資體制改革,完善國家規劃體系。發揮國家發展規劃、計劃、產業政策在宏觀調控中的導向作用,綜合運用財政、貨幣政策,提高宏觀調控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