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政治選擇題妙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該題③前半句錯誤,后半句正確,正誤混雜,理應排除,故選b。
6.排間法:即排除與題干為間接聯系的題肢。
例題14 XX年11月下旬,中央財政撥款4.3041億元向安徽、湖南行洪區、蓄洪區內的居民進行補償。補償行、蓄洪水造成的農作物、專業養殖、經濟林、農業機械、役畜、家庭耐用消費品等損失。中央財政撥款對受災居民進行補償表明
a.國家通過財政可以有效地調節資源配置
b.國家通過財政可以促進經濟發展
c.財政可以有力地促進科、教、文、衛事業發展
d.財政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該題a、b、c、d四個選項雖與題干均有一定聯系,但都是間接聯系,只有d選項與題干的聯系是最直接的,故應選d。
7.排不完全法:即排除與題干要求不完全一致的題肢。
例題15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負責人明確表示,《反分裂國家法草案》的適用范圍不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其哲學依據是
a.矛盾具有普遍性,我們要一分為二地看問題
b.矛盾具有特殊性,我們要具體問具體分析
c.物質決定意識,要一切從實際出發
d.實踐決定認識,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
該題d選項前半句符合題干的規定性,但后半句與題干不相干,a選項與題干無關,故應選b、c。
8.排正法:即反向選擇題應該排除與題干正向聯系的題肢。
例題16 下列對農村稅費改革認識錯誤的是
a.有利于增加農民收入,維護農村穩定,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b.有利于啟動農村市場
c.有利于激發農民生產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d.將減少國家財政收入,不利于國家宏觀的發揮
該題a、b、c三個選項雖本身正確,但與題干都是正向聯系,只有d選項與題干的逆向要求相一致,故應選d。
9.排非理性法:即相信第一選擇,除非有理性依據充分證明的確搞錯了,否則不要隨便改動。
附:解法強記
(1)表述有錯者不選;(2)肢干不符者不選;(3)肢干雙重者不選;(4)因果相悖者不選;(5)正誤相混者不選;(6)間接聯系者不選;(7)范圍不符者不選;(8)反向選擇者不正選;(9)第一選擇不輕動。
解題方法只是一種技巧,其前提是基礎知識很扎實,課文內容非常熟悉。否則“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所以,要想答好選擇題,首先要在平時的學習中注意準確把握概念和原理,以扎實充足的知識為基礎。一方面,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力求全面而有序,使相關知識系統化、條理化。另一方面,對重點知識不能僅僅停留在簡單記憶之上,一定要在廣度和深度上加深理解,尤其要弄清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弄清相關知識的異同,力求融會貫通,既能在理解中加深記憶,又能在理解的基礎上學會運用。第二,培養良好的邏輯思維的習慣和好的做題習慣。好的思維是鍛煉出來的,凡事要多思考勤動腦,同時,有必要建立錯題集,對反復出錯的題進行重點分析,不斷總結選擇題的解答方法。
選擇題的具體形式還有很多,高考試卷中的能力要求也較高,命題者常在一道試題中同時采用幾種“迷惑”方式,同學們除了遵循上述方法外,在平時的練習中還要細心觀察,反復體會,熟練掌握各類題目的解題技巧,努力提高解題的正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