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地貌的發育》教學設計人教版
(1) 洪積-沖積平原(山前)
(2) 河漫灘平原(中下游)
(3) 三角洲(入海口處) 展示不同河段沖積平原圖片:
(1)在山前,河流的落差如何?流速如何,當流出山口時為什么形成沖積扇?
(2)河流中下游,流速如何?河漫灘是怎么形成的?多個河漫灘連成片會怎樣?
(3)河流入海口處,地勢如何,河流流速怎樣?三角洲是怎么形成的?
學生觀察、比較、思考,并在白板上繪圖,從而能更加深刻地掌握不同河段形成的不同類型的沖積平原及其形成過程
動作面板、對象移動、對象復制、移動、更改大小、背景填充聚光燈、遮屏、熒光筆、放大以及克隆、回放功能
環節三
河流地貌對聚落分布的影響
1.河流沖積平原的優勢條件
2.高原、平原、山地聚落分布、原因以及形狀 1.提問過渡:四大文明古國為何都選擇依水而居?
2. 展示廈門、攀枝花、烏鎮城市沿河分布圖,思考為什么這三個城市都沿河分布?
3.河流的沖積平原為聚落提供了那些便利條件?
4.圖4.23 ,活動題
對象復制、移動、更改大小、熒光筆、放大以及克隆、回放功能圖片展示,文字介紹
批注、修改、顏色強調
動作面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