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單元《人類的生產活動與地理環境》5.2“農業的區位選擇”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掌握農業生產的主要區位因素及其發展變化對農業生產區位選擇的影響。
2.懂得對不同的農業生產部門進行合理的區位選擇。
3.樹立農業生產要因地制宜,人地協調的發展理念。
【教學重點】影響農業的主要區位因素
【教學方法】啟發式教學法、討論法、電化教學
【教具準備】錄像機(帶)、投影儀(片)
【課 時】一課時
【授課內容】(略)
(播放錄像)三江平原的種植業,青藏高原的畜牧業
(學生活動)
看錄像、思考:按農業生產對象分類,三江平原、青藏高原各是什么類型的農業?造成兩地區農業生產類型差異的原因是什么?
(總結導入)
三江平原和青藏高原分別處在我國的東北部和西南部,由于諸多因素,如地形、氣候、勞動力等條件的差異,分布著不同的農業類型,也就形成了不同的農業區位(引出區位概念),所謂區位,包括兩層含義:一是指具體位置,如東北和西南;二是指分布狀況,如種植業和畜牧業。那么,對不同地區的農業,如何才能做出合理的區位選擇呢?這就是我們這一節課要學習的內容。
(板書)
5.2 農業的區位選擇
(學生活動)結合圖5.5,學生回答影響農業的主要區位因素。
(教師講述)
影響農業的區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會經濟因素兩方面。其中自然條件中的氣候因素對農業區位的影響極大,各地區由于熱量、光照、水分條件的差異形成了農業生產極為明顯的地域性。多種多樣的地形對農業生產的影響也截然不同,平原地區地勢平坦,適于發展耕作業,丘陵山地利于發展畜牧業、林業和各種水果的生產。土壤是作物生長的物質基礎,對發展耕作業具有重要意義。不同類型的土壤適宜生長不同的作物;土壤肥力條件不同,農作物長勢也明顯有差異。另外,世界各國的農業還要受到國家政策及政府干預的影響。同時,方便快捷的交通運輸條件對農業區位影響也不容忽視。但是,一個地區農業生產的類型和規模最終還是取決于市場的需求量。因此,農民在進行農業區位選擇時,需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才能合理地進行農業規劃。
(板書)
一、影響農業的主要區位因素
1.自然條件:地形、氣候、土壤
2.社會經濟條件:市場、交通、政策
(學生活動)學生分組討論,每組派代表發言:以下農業生產活動主要是受什么因素影響形成的。
(展示投影)
1.《晏子使楚》中說:“桔生淮南則為桔,生于淮北則為枳。”(氣候)
2.我國杭州的“明前龍井”茶馳名中外,日本的茶道愛好者曾經把茶種帶回日本栽培,但效果很不好。(土壤)
3.三江平原和青藏高原的氣候都較寒冷,為何這兩個地區的農業類型不同?(地形)
4.南京市周圍形成大規模的蔬菜、乳、肉、禽、蛋的農業生產基地。(市場)
5.乳肉畜牧業、園藝業一般分布在交通便捷的地區。(交通)
6.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有計劃地建立了一批商品農業生產基地。(政策)
(承轉)
根據影響農業生產的區位因素,各地區要根據各地的具體條件,因地制宜、合理進行農業的區位布局。
(學生練習)
(投影展示)
下列地區的農業生產活動與影響其布局的主導因素進行搭配:
a.古巴的甘蔗 (1)灌溉水源
b.黑龍江省的大豆 (2)炎熱的氣候
c.河西走廊的糧棉 (3)地形
d.橫斷山區立體農業 (4)市場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