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單元《人類的生產活動與地理環境》5.2“農業的區位選擇”教學設計
e.江南丘陵的茶樹 (5)土壤
(承轉)
自然條件對農業區位選擇有重要影響,但并不是決定性的,人們可以根據當時當地的經濟技術條件,對不適宜農業生產的自然因素進行改造,使之適宜發展農業。
(板書)
二、自然因素的利用改造
(學生活動)
引導學生閱讀課本p7~p8“對自然因素的改造利用”框題,完成下列表格內容
(投影展示)
農業生產活動
利用改造的因素
天然橡膠由熱帶擴大到北緯22°
玻璃溫室的農業
丘陵緩坡修筑梯田
江南丘陵茶園的噴灌
三江平原的小麥種植
師生共同討論,總結填表
(教師設疑)農民對自然因素進行改造時,就可以隨心所欲地進行嗎?
(學生討論)
下列農業生產活動是否合理?說出理由。
(投影展示)
1.丘陵陡坡修筑梯田,發展種植業(不合理。工程量大,且易造成水土流失。)
2.圍湖造田,毀林開荒(不合理。破壞水利,造成生態環境惡化。)
(教師小結)可見,對自然因素進行改造,一定要以尊重自然規律為前提,根據當時當地的經濟技術條件,還要充分考慮投入產出之比。
(承轉)一般情況下,一個地區的自然因素可以看做是相對不變的,而影響農業生產的社會經濟條件則處于不斷的發展變化之中。因而,農民對農業區位的選擇,更多的要考慮社會經濟因素的發展變化。
(板書)
三、社會經濟因素的發展變化
(學生討論)
(投影展示)
分析影響下列事物變化的因素:
1.近些年來,泰興城的周圍形成了以生產蔬菜、肉、蛋、奶為重點的農業生產基地。
(市場需求)
2.90年代初,泰興的白果非常暢銷,最近幾年,白果價格大跌,滯銷嚴重。
(市場需求的變化)
3.產于云南等熱帶地區的荔枝大量運往北方市場。(交通運輸條件的改變,農產品保鮮、冷藏技術發展。)
4.荷蘭的鮮花遠銷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交通運輸條件的改善)
(課堂總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懂得了影響農業的區位因素是多方面的,發展農業必須以尊重自然規律為前提,因時、因地制宜,使人的主觀行為與自然規律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科學合理地作出農業的區位決策。
(鞏固作業)
(投影展示)
某城鎮周圍要發展乳牛、小麥、花卉、果樹種植四種農業,請在圖中a、b、c、d四個區位安排這四種農業,并說明這種安排的理由。
點評:本節--采用啟發式、討論式等多種教學方式并結合電化教學,采用錄像機、投影儀等現代教學手段,直觀形象地將知識展現出來,同時注重學生的參與活動,通過投影出示練習題,讓學生充分理解和當課消化,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教學效果較好。
共2頁,當前第2頁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