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陸地資源教案
【教學過程】
(引課)人類對陸地環境的改造和影響是通過對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實現的。
引導學生分析陸地自然資源如何在協調人地關系系統中所起的平衡作用?由此明確自然資源的概念自然資源的種類,以及自然資源對協調人地關系的重要的平衡作用。
(閱讀教材中“陸地自然資源的基本情況”表格)引導學生從表格中了解自然資源的分類及利用方式,并引導學生補充各類資源的利用方式。
(板書)一、陸地自然資源及其特點
1.概念
2.分類
(提問思考)列舉實例如我國水能的利用或某種礦產資源的利用,說明“資源的有限性”和“利用潛力的無限性”。
由自然帶的分布及自然帶內部各要素之間的相互聯系共同構成的自然帶整體說明“自然資源分布具有一定的規律性和整體性”等特點。
(板書)3.陸地自然資源的特點
①陸地自然資源是有限的
②陸地自然資源的利用潛力是無限的
③陸地自然資源有一定的分布規律
④一個地域的自然資源組成相互聯系的整體
(閱讀“陸地自然資源是人類社會生產的基礎”示意圖)引導學生分析自然資源怎樣成為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的物質基礎?
(出示幾種能源的圖片提問思考)我們日常使用的能源主要是哪幾種?我國目前主要利用的能源是哪幾種?新能源的含義是什么?根據工業革命的發展歷史說明能源的變化對社會發展的推動作用是什么?
(板書)二、陸地自然資源與人類活動的關系
1.陸地自然資源是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的物質基礎
2.陸地能源的利用對人類社會經濟發展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
【設計思想】
由于本節教材是陸地環境這個單元中最后一部分講述關于陸地環境對人類活動有利的影響,學生對于前面各章節的內容已經有所了解,因此在本節教學過程中重在對知識的遷移,通過遷移學生已有的知識學習新知識,解決新問題。另外本節內容與學生日常生活聯系比較密切,因此教學中應注意列舉學生生活中熟悉的事例,例如對能源的利用,可以從學生生活出發,了解我國能源的消費構成特點,由我國遷移到世界,并由此理解常規能源和新能源的差別,對學生的學習會有較大幫助。